任何經濟學家都不會否認,中國經濟正在進行一場再塑。
這在一季度統計數據中,可以得到印證——
服務消費占最終消費的比重為47.7%,較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
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1.4%,增速比全部投資快5.1個百分點;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增長19.3%,比全部投資快13個百分點;
新興服務進出口同比增長12.6%,高于整體增速10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版圖上,消費結構、投資結構、出口結構都在悄然再塑——
遼寧,一個正在抓住新機遇的省份。以優化營商環境、國企改革等為抓手,深化改革開放,一季度,經濟增速時隔四年多再次回到6%以上,當季民間投資增長17.3%,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0.9個百分點。
徐州,一座正在抓住新機遇的城市。曾經因為資源枯竭,一度發展乏力,如今,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升級越來越成為共識,已建成省級以上創新平臺200多個,大中型工業及規模以上高新企業研發機構達700多家。
數字經濟,一個正在抓住新機遇的行業。一大批中國企業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有利時機,正在把技術創新的后發優勢、技術應用的領先優勢和大市場優勢轉化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優勢。
濟鋼,一家正在抓住機遇的企業。作為整體退出鋼鐵主業的千萬噸級鋼廠,濟鋼已“無鋼”,正在加快自身的綠色轉型,在探索創業孵化、物流運作、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中獲得了新生。
機遇,屬于有準備的人。
新機遇,源自多年來中國經濟實力的積累,做大市場的積蓄,改革開放紅利的積聚。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基本面保持“穩”和“進”,為抓住新機遇謀發展夯實“底氣”;減稅降費、穩定擴大就業、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政策,為抓住新機遇創造條件;不少地方、企業積極主動作為,抓住新機遇,將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4月份以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巴克萊銀行、摩根大通等海外機構紛紛上調對中國經濟的預期預判,對中國經濟前景表示樂觀。足夠的韌性、巨大的潛力、不斷迸發的創新活力,也印證著中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沒有也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