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興則經濟興”。金融,是企業發展的命脈。但現實中,融資難、融資貴常常困擾著企業的發展。為破解這一難題,我市以營造良好金融環境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切入點,直擊企業的痛點,為他們排憂解難。
“我們已經將全市695個惠農支付點全部升級打造成普惠金融服務站,實現縣域行政村服務站全覆蓋,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市金融工作局負責同志介紹,截至目前,我市共建成普惠金融綜合服務站816個,覆蓋面達到100%。
同時,我市開展多渠道金融服務,定期組織駐鶴金融機構及擔保公司等中介機構赴縣區、集聚區巡回開展銀企對接、信貸產品推介講座、點對點融資輔導等活動,促進金融資源及服務供求對接。4月2日、3日,由市委、市政府及省地方金融監管局、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省銀保監局、省證監局聯合主辦的“金融助力鶴壁建設高質量發展城市”政金企對接活動在我市舉行,78家省級金融機構、投融資機構的負責人參會。此次對接活動中,15家省級金融機構與鶴壁市政府簽訂協議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涉及金額670億元;14家金融機構與73家企業、項目達成合作意向,涉及金額118.8億元。
此外,為破解投資項目審批環節多、耗時長、互為前置等問題,我市推行投資項目審批“容缺辦理”+“多評合一”模式;實行重點項目“秘書長”制,全程參與項目建設并跟蹤服務,直至項目竣工投產;配備“服務管家”,主動為企業提供“一對一”貼心服務;以企業需求和問題為導向定制“綜合服務包”。推廣“普惠通”APP應用平臺、建立普惠風險分擔補償等機制破解了民企融資難題,出臺了《鶴壁市風險補償金管理辦法》,設立了規模為1億元的普惠金融風險補償金,降低農戶和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分散信貸風險,其中市級層面首批1500萬元資金已到位,有效提高了金融服務覆蓋率和服務水平。
一季度,全市引進省外資金94.4億元,同比增長3.5%,完成目標進度居全省第1位;新落地億元以上項目39個,投資總額132.3億元,項目個數同比增長50%;全市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51個,投資總額242億元,項目個數同比增長59%。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省、市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方案和建設全省營商環境示范區目標要求,深入學習研究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大講堂內容,結合全市發展實際,進一步完善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各項配套措施,確保我市營商環境建設工作始終走在全省前列。”周衛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