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泉街道“六項”機制抓人居環境提升工作。
一是健全協調配合機制。壓實各社區的主體責任,社區黨總支書記擔任村莊“清潔指揮長”,親自掛帥、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切實抓好具體工作的組織實施。堅持“一名干部包一村”的原則,把街道站所長分別掛聯包保到全街道46個居民小組,實現全覆蓋。二是健全宣傳動員機制。利用廣播、宣傳欄、手機短信、走村入戶等方式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宣傳,推廣示范社區、示范居民小組、示范戶的好經驗、好做法,讓干部職工和群眾學有榜樣、做有遵循、趕有目標。三是建立信息報送機制。建立進展情況定期報告制度,各社區安排專人每月25日將工作進展情況報送街道村建所。村建所做好相關情況收集匯總,定期發布各社區工作動態,通報工作進展,指導重點任務有序有效開展。四建立公開監督機制。建立群眾事群眾抓、群眾參與人居環境提升監督的機制,街道辦設立就打電話,接受村民咨詢、舉報,對反映的問題及時進行核查和回應。五是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將人居環境提升工作納入全街道年底責任制綜合考核,各社區每月組織檢查評比一次,街道每季度組織現場觀摩考核評比一次,年終將根據評比結果進行匯總,對最終結果最好和最差的3個居民小組分別給予獎罰,進一步達到鼓勵和鞭策的目的。六是構建長效管護機制。建立健全居民小組公共環境保潔制度,逐步提高居民小組專職保潔員覆蓋面,建立健全污水垃圾治理農戶付費制度。健全群眾“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制度,引導群眾投資投勞參與人居環境提升工作。進一步完善村規民約,明確群眾維護村莊環境的責任和義務,實行“門前三包”制度,切實增強群眾自覺性和主動性,確保村莊常年保持干凈整潔有序,推動形成民建、民管、民享的長效機制。(通訊員:蔡粉蘭 李施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