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駝峰路街道金華路社區的常春巷、昌盛巷、曙光巷,不管是環境衛生還是亂停亂放,不管是院落之間還是家庭之間……居民群眾對巷道黨支部充滿贊揚和肯定,黨支部與黨員、與居民群眾間的關系也越來越融洽。
駝峰路街道黨工委書記謝斌介紹說,巷道院落治理,首先要“治”,關鍵在“管”,選在金華路轄區的常春巷、昌盛巷、曙光巷設立巷道黨支部,是因為這幾個巷道多為上世紀80年代建成的老舊雜院,基礎設施差,院落狹窄,空間狹小,租戶密集,時常有居民糾紛、矛盾發生。事實證明,巷道黨支部成立以來,不僅培養出了一批彰顯先鋒模范作用的優秀黨員,更打造出了一條條黨群連心、共建和諧文明家園的“幸福巷道”,一系列如亂停亂放、環境治理等老大難問題,在巷道黨支部的引領下,群策群力,一一予以化解。
成立巷道黨支部之初,黨員們提出,“巷道治理一定要帶著感情做,做出感情來,從小處著手,從實處抓起,以小見大,以微見真”。于是,定制度、定思路、定方法……在街道社區黨組織的指導下,巷道黨支部創新方法,獨創了一套切實管用的“12345”工作模式,“1”代表一面旗幟,充分發揮巷道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有效整合轄區資源,形成合力,發揮了“拳頭”作用;“2”是緊扣綜合治理和服務創新兩大主題;“3”是發揮好居民黨員、流動黨員、在職黨員的主體作用;“4”構建起“社區黨支部—巷道黨支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聯動體系;“5”是推出以黨員問事、群眾說事、集中議事、及時辦事、反饋評事的“五步工作法”,做到困難有人幫、矛盾有人調,讓居民群眾真切感受到組織就在身邊,服務就在心坎上。
作為昌盛巷巷道黨支部的支部委員,也是在此居住了十幾年的居民黨員楊振興說,“街坊院鄰有著獨特的知情優勢,在處理事務的時候,往往能夠從共同利益人的角度勸說當事人,能夠起到春風化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