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下午,由天河區婦聯攜手廣州新東方學校家庭教育中心舉辦的“好家教、好家訓、好家風”進社區活動在天河區黃村中英文學校順利開展。
青春期孩子的家長,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
“孩子小時候很乖,長大了愛鬧別扭”
“以前是家里的小話癆,現在什么都不說,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
“陽光快樂的小孩不見了,眼前的孩子總是憤怒、沮喪”
……
孩子進入青春期后的這些表現讓家長不知所措。如果父母不注意改善溝通方法和教養方式,親子沖突會越來越多。避免親子沖突的惡性循環,掌握良好親子溝通的方法,營造一個和諧、快樂、健康的家庭氛圍,讓我們跟隨家庭教育指導師龔玲老師一起學習吧。
龔玲老師從解讀親子繪本故事切入,結合生活中父母養育孩子遇到的種種困惑,介紹了孩子成長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同時,她還通過影片和教學案例,深入分析了,親子沖突產生的原因以及化解的方法。
講座現場,家長們認真聆聽,積極互動。
以下是本次講座的精華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01
繪本解讀
繪本不僅是給孩子看的,好的繪本,大人也能從中獲得樂趣和啟示。龔老師引導家長們一起閱讀了繪本《小家伙》,幫助大家了解孩子成長的階段性差異,反思自己的教養方式是否符合這個年齡段孩子的需求。
有一對快樂的夫妻,他們的名字是喬治和貝拉。他們的孩子名叫小家伙。喬治和貝拉每天都很快樂的把他拋來拋去。小家伙并非那么完美。
有一天……喬治和貝拉早上起床,發現小家伙變成一只巨大的禿鷹寶寶。他尖銳的叫聲實在太嚇人了。
有時候,小家伙變成一頭小象,撞翻家具,扯掉桌巾。隔幾天,小家伙變成一只疣豬,鉆進任何像泥巴的東西里打滾,然后滿屋子跑來跑去。有些日子,小家伙變成一只小小的、脾氣很壞的噴火龍。
“這樣的生活太令人不知所措了,”貝拉說:“要是他能保持某種樣子,不變的話那倒還好。”然后……有一天早上,喬治和貝拉起床,發現小家伙變成一個彬彬有禮的年輕人。
這個家伙很快就結實一位名叫米拉貝爾的女孩。過了不久,他們就曉得彼此想要共度一生。可是,當他們準備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喬治和貝拉時,發現他們已經變成一對很大的棕色鷓鴣。從他們的嘴嘎嘎作響,就可以知道他們聽到這個消息有多么的開心。生命太奇妙了,不是嗎?
02
討論與反思
作為父母,面對小家伙的一連串改變,你的心情如何?
覺得這變化太快了,都來不及適應和調整,就又變了。
覺得很無奈,不知道怎樣的互動是適合孩子的。
如果我們轉換一下角色,設身處地地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和心情,就不難發現:進入青春期后,孩子身體和心理都會發生一系列變化。有可能孩子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如此多變,情緒起伏。他還可能會認為這真的不是他能控制的,希望自己不會惹太多麻煩。
我們想一想自己的孩子,正處于哪個階段呢?
是蝙蝠?覺得自己跟父母的想法不一樣,甚至都是相反的。
是噴火龍?只要爸爸媽媽說什么,好像都很容易生氣,每次說話,幾乎都是吵架收場。
還是毛茸茸的一團,孩子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樣的生物,好像真的很難辨認。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去理解身處于不同階段的孩子,這些都是成長的過程,我們也需要學習怎么跟他們相處。
03
學習說出真心話
解決親子沖突的第一步,是要說出發生的事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帶有責備地敘述,否則聽的人只會更加生氣。
先說出讓自己不高興的事情是什么,然后再說出自己的感受。只有說出感受,別人才會了解。最后再說出自己的需要,你希望對方怎么做,可以明確地說出來,這樣才能避免下次發生同樣的沖突。
當然,如果答應了要做到的事,就不能食言,不然下次孩子就不相信你了。
孩子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的,父母如何待人處事,對孩子都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包括我們化解沖突的方式。如果父母是以這種說出真心話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孩子遇到沖突,也會采取同樣的方式去解決。
你可能會說,當面說這些話覺得不好意思,那你可以換個方式,比如用書寫來表達:
親愛的寶貝,
我真的很愛你,想要借此跟你說一下我的真心話。
關于上次讓我們不愉快的事情……我感覺……我需要……
以上是我的真心話,謝謝你用心看,我也希望能聽見你的真心話。
每個家庭可能都有自己的相處模式,無論是聊天也好,寫卡片也好,表達的方式可以是多種多樣的。父母與孩子的相處會有很多溫馨時刻,但是也會有沖突存在,這很正常,關鍵是我們如何去化解沖突。遇到情緒多變的青春期孩子,學習不帶指責地描述事件、感受和需要,這個方法大家可以去嘗試。
青春期是讓我們和孩子一起成長的新階段,學習以愛說出真心話,會讓彼此因了解而靠近,因體諒而接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