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奎屯市北京路街道穗豐園社區居民肖新民把一面印有“為民辦實事 攜手創和諧”的錦旗送到社區干部張珺手中,并飽含深情地說:“社區同志就是好啊,把咱們老百姓的困難當自己家的事來辦,盡心盡力解決,不怕臟也不怕累,我是真心感動!”
這件事還要追溯到5月17日的晚上,家住別依斯小區25號樓121室的居民肖新民急匆匆來到社區反應家中廚房天花板在滴水,可能是3樓居民家漏水了!社區干部張珺了解情況后,趕緊到居民家查看情況,發現水是順著整個單元的廚房下水管流出的,而且漏水程度比較大。由于在3樓居住的李叔不在家,張珺趕緊到4樓居民家查看情況,經細心排查確認4樓無異常后斷定3樓李叔家中漏水了。于是張珺趕緊找到電話與李叔電話聯系。李叔此刻正在外地旅游,在奎屯沒有留鑰匙,也不知道家中漏水有多嚴重、損失有多大,焦急萬分。
張珺沒有遲疑,在細致分析情況后,立即建議家住3樓的李叔允許找開鎖公司打開房門查看情況,趕緊補救。李叔聽后非常爽快的答應:“有你們社區的同志在,我就很放心,真是太感謝了。”于是張珺趕緊聯系開鎖公司和小區物業管理人員。打開李叔家的房門后發現廚房已經淤積一厘米多深的水,檢查發現是柜子里的凈水器儲水罐發生漏水。為了減少居民家的損失,張珺趕緊找來水盆和抹布等工具,一點一點的進行清理。物業管理姚師傅看見社區干部不顧臟和累、全力為居民服務,深受感動,也一起幫忙清理還找來專用水泥把李叔家下水管道滲漏部位進行封堵、晾干。次日,張珺還專門電話、實地回訪查看漏水情況,看到已修復,才放下心來。
今年以來,穗豐園社區黨總支大力開展“轉作風、改作風、嚴作風”活動,依托活動開展,廣泛發動“訪惠聚”工作隊隊員、社區干部俯下身子全心全意為居民服務,在社區營造濃厚的群眾工作氛圍,據不完全統計,已累計做實事、辦好事40余件,各族居民群眾為此真情點贊。(市委辦駐北京路街道穗豐園社區工作隊 郭小明)
迎賓園社區: 這樣的事 這樣的人 溫暖著這個家
好事
實事
近日,迎賓園社區居民曹風玲像往常一樣飯后散步,在走到小區岔路口時,發現草地上有個棕色的錢包,里面有20元現金和身份證、社保卡、紅旗大酒店的三張早餐券等。考慮到失主焦急心情,曹風玲在附近等候了近一個小時,還是沒見失主來認領。
曹風玲就來到社區居委會,向當晚值班的“訪惠聚”工作隊員瑪黑拉及社區干部張瑋說明了事情的原委。工作人員查看了錢包內身份證信息,隨即通過社區智慧平臺,第一時間通過網絡系統找到了失主家人的聯系方式,又通過失主家人聯系到了失主。失主握著失而復得的錢包,高興的向社區工作人員及曹女士連聲道謝。
他說“多虧了曹女士撿到了錢包,感謝社區聯系上我,這些證件對我來說太重要了,孩子馬上要面臨這高考,需要身份證,我家里還有長期臥床的病人,每隔一段時間就要去藥店為其購買藥品。為了這個錢包我找了好幾個小時了,要是找不到我都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太感謝你們了!”
據了解,曹風鈴多年來一直支持和配合社區工作,社區的號召她都會第一時間帶頭響應,特別是在小區環境整治工作中發揮著積極作用,她熱情開朗、樂于助人的性格總是感染和影響著身邊的人。
拾金不昧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一個人高尚道德情操的體現,曹風鈴拾金不昧的行為是“講文明、樹新風”的最好詮釋,值得我們推崇和學習。這樣的正能量,讓我們倍感溫暖,希望這樣的善舉越來越多,讓文明新風吹遍每一條大街小巷,溫暖我們的“家”。(奎屯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駐迎賓園社區“訪惠聚”工作隊 陸萬龍 瑪黑拉 張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