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社規模優化調整之后,我們小村子也有了更大的力量,相距不到一公里的幾個村真正成了一家人。”近日,巖頭鎮紅星社區開展“亮紅星、促融合、謀發展”座談會,大家暢所欲言紛紛就社區發展“五大實事”候選項目進行發言提問,并票選出“五大實事”。
民主實踐
村民投票表決建設項目
紅十三軍軍部舊址所在地巖頭紅星社區是由原五上村、五下村、嶺根村、南垟村、林山村、下宅村六個村優化調整而來。該社區作為浙南紅軍小鎮項目的核心區域,以及紅軍小鎮鄉村示范帶的關鍵一環,按照原先各村自然及經濟文化條件差異,對原來六村規劃進行了調整和完善,以實現新社區層面的統一謀劃。規劃合不合民意,項目得不得民心,關鍵還是村民說了算,這才有了這場別開生面的座談會。
“早就接到通知了,社區要對‘五大實事’候選項目進行表決,我是來提建議,鼓士氣的!”原南垟村村民代表金文南吃過午飯特地換了一身得體的衣服,早早來到了現場。座談會上,退休干部、村民代表、鄉賢和社區工作人員不時就社區規劃、社區公約、黨群服務陣地提升、社區產業布局規劃、河道整治、村莊環境整治、重點基礎設施提升、文化禮堂建設等8個項目發表看法。并最終票選出其中五個作為紅星社區發展“五大實事”。
胡方松是原五尺中學校長,他表示,六個村合并一直是他們的共同愿望,合并后,黨員干部們將迅速轉換角色,統一思想,團結一致,以紅星社區建設為重,做好本職工作,讓村民滿意。同時,他希望社區能抓住機遇,搞好建設,以打造浙南紅軍小鎮為抓手,帶動產業發展,促進群眾致富,形成一個宜居宜業宜游的新社區。
凝心聚力
拔河比賽拔出友誼
“腳要抵牢,身體盡量往后仰,重心放后,喊到三一起用力……”在紅十三軍紀念廣場上,金宇正在跟隊友們交流拔河技巧,一時間摩拳擦掌,滿臉興奮。不久之后,40位來自原不同村莊的大漢們將隨機分成4組在此舉行拔河友誼賽。
來自原南垟村的金宇,原嶺根村的鄭忠豹、五下村的胡方王都在一個隊,分別是90后、80后、70后,從事經商、打工、務農的三人如果不是因為這樣一場比賽,他們根本就不會認識。一聲令下,圍觀的人群一層層、一片片,吶喊聲、嘻笑聲此起彼伏,村民扯開嗓子加油助威。
紅星社區黨支部書記兼主任胡秀忠說,“拔河在于心齊,想一想紅軍精神,大家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才能戰無不勝。”他希望通過類似的文體活動,吸引了廣大村民參加,凝聚人心,激發和諧、團結、奮進的精神,共謀社區發展。
“土味”誘人
“紅軍菜”賽出廚藝
下午4時,在紅星社區文化禮堂舉行的首屆“紅軍菜”廚藝大賽現場,12名村民現場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番薯葉、素面飯、苦菜、黃枝花、麥餅、番薯粉皮等12道地地道道鄉土味十足的菜品在村民們的精心烹飪下新鮮出爐,呈送在評委和觀眾的面前。
據悉,原先的一個村出兩個人,每人要求現場完成了一道菜,評委通過色、香、味、形等方面集體以紅花打分評獎。這樣一鍋番薯干湯,被評委贊不絕口,品嘗過的都說好多年沒吃到了,真是懷念。來自原南垟村的家庭主婦盧菊微端上來的番薯干湯勾起了眾人兒時的回憶。洋芋韭菜,來自原下宅村的鄭珠琴帶來自家種的土豆,鄉土風味的美食讓人直呼美味。其他參賽作品也頗有特色,選材不僅是當地產的生態雞、魚、蔬菜等,制作過程也是遵從地地道道的烹飪方法,凸顯鄉村飲食文化,別有一番味道。
紅星社區正式成立后,如何謀劃好新的發展思路是關鍵,而發展的關鍵是人,要并村更要并心。胡秀忠說,社區舉辦鄉村廚藝大賽,旨在挖掘、傳承、弘揚當地飲食文化,同時也為村民本提供交流、溝通展示的平臺。
來源:永嘉發布
作者:永嘉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潘益風
編輯:小圓
責編: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