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部署和安排,并結合街道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進展情況,進行分析研判,確保工作扎實推進,6月1日上午,興安街道召開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全體科級干部,農村社區書記、主任,城市社區主任,部門主要負責人,村居黨組織書記、自然村負責人共200余人參加會議。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臧亮主持會議。
會前,街道黨工委書記謝謙彪專題傳達了全市鄉村振興觀摩點評會議精神及市委書記李新閣、市委副書記賈勤清講話精神,分析了街道工作存在的不足。
謝謙彪指出,一要做好“雙招雙引”與項目建設工作。發揮農產品特色種植和質量安全優勢,在項目招引上更加用心用力,切實培育一批規模大、效益高、有特色、帶動力強的優質項目,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增值率,加快推動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要引導鼓勵城市工商資本下鄉,規劃建設一批高端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示范園區等項目,帶動農村強起來、富起來。要利用好項目建設的黃金時節,深入現場、真包實靠,全力提高項目建設加速度。二要在環境整治上更加用心用力。集中優勢資源,進一步提高標準、提升檔次,培育優勢產業,打造品牌亮點,以點帶面,做到“點上出精品、面上抓提升”。要把廣大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引導群眾自覺參與、主動融入村居建設。同時,聚焦污染防治,對“散亂污”企業進行“全覆蓋”排查,對存在問題的企業堅決整治到位。三要在補齊短板上更加用心用力。精準扶貧工作要認真反思,找準癥結,落實整改措施、標準、時限,開展好“家居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按照“一安全六干凈一規范”的標準,打好貧困戶家居環境綜合整治“殲滅戰”,全面改善貧困戶家居生活環境。狠抓扶貧項目管理,切實提升項目運營管理水平。災后重建工作要嚴把建設工程質量關,把災后重建工程打造成為精品工程、民心工程。抓好鄉風文明建設,要注重在挖掘特色傳統文化上下功夫,實施好“鄉村記憶”工程,加快推進有特色的村居歷史文化展室(村史館)建設,提升鄉村魅力。健全村規民約,常態化開展“安丘好人”“好婆婆、好媳婦”“文明家庭”等評選活動,引導干部群眾破除陳規陋習、弘揚新風正氣,提升鄉村文明水平。四要在夯實基礎上更加用心用力。通過抓實支部班子建設、抓實集體經濟增收、抓實基層社會治理夯實基礎。五要在狠抓落實上更加用心用力。要聚焦年度目標、作風轉變、爭創一流抓好落實,撲下身子、實干苦干,推動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再上新水平。
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共四項議程:一是由街道黨工委委員、紀工委書記王磊領學李新閣書記在市紀委十四屆五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通報2019年1-5月份鎮街區紀檢監察工作情況,學習相關違紀案例;二是由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李義周安排當前重點工作;三是部分代表上臺簽訂《2019年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書》;四是由街道黨工委書記謝謙彪講話。
會議強調,要認清形勢,增強抓好黨風廉政建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科學判斷當前反腐敗斗爭形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對懲治和預防腐敗規律的深刻認識和戰略思考,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制度性安排。要提高認識,清醒認識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上存在的突出問題。各社區、村居、部門無論是在思想認識、責任落實上,還是在改進作風、建章立制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還存在思想認識不到位、主體責任不壓實、作風建設不扎實等亟待解決的問題。要抓好落實,堅定不移地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全面落實。進一步強化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真正把黨風廉政建設當作分內之事、應盡之責,常研究、常部署,抓具體、具體抓,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同時,增強敬畏意識,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防“四風”反彈,堅持懲防并重,加強自身建設,努力提升執紀監督問責水平。
會議要求,各社區、村居、部門要嚴格按照分工做好當前各項重點工作:安全生產與環境保護工作,對大檢查發現的問題建立臺賬,“銷號式”跟蹤整改到位;人居環境整治,各村居要珍惜來之不易的成果,通過制訂《村規民約》、評選“文明戶”等方式搞好日常維護與提升,建立常態化管護機制;要進一步提高違法占地與違章建設的打擊力度,引導廣大群眾提高法律意識;精準扶貧工作要全覆蓋下戶走訪到位,按照“兩不愁三保障”、“一安全六干凈一規范”的要求解決實際問題,確保群眾100%滿意;村集體增收工作要積極發揮安裝太陽能光伏板、成立合作社、“鄉村賦能工程”的作用,“一村一策”制定可實施方案;遺留問題處理關系到社會大局穩定、群眾切身利益,要在前期已成功解決十余起的基礎上,采取“一戶一策”“因人施策”有效解決問題;“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通過“兩聯三包”、轉變干部作風,提升基層治理水平,抓班子、帶隊伍;信訪維穩工作要將責任壓實、嚴格考核,調動社區、村居干部主動化解矛盾的積極性,利用“兩聯三包”工作機制,了解群眾訴求,掌握轄區動態信息。找準解決問題的根源與突破口,用好“聽證+調解+司法確認”方法,力求解決問題。防汛抗旱工作,要建立應急預案機制,嚴格按照上級精神做好各項準備與應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