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潛山城內雪湖路,舊時叫女兒街。這個名字的背后,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圖來源網絡
傳說東晉永嘉年間, 廬江郡守的膝下有一千金, 取名紅珊,從小聰明秀麗,郡守夫婦將其視作掌上明珠。轉眼,紅珊小姐已有十五六歲,長得婷婷玉立,心靈手巧,不但擅長女紅,而且精通琴棋書畫,才學美貌遠近聞名。不知從哪年開始,一些官家少爺,富商子弟就紛紛托媒求婚,絡繹不斷,但都被郡守夫婦以小姐年齡尚幼,一一回絕。
廬江都下屬皖縣有一范縣令,其父與郡守同科同年,居京城為官。范縣令是個十足的花花公子,仗著父親的權勢撈了個縣令,到任雖已兩年,沒有為老百姓辦一點好事,只知搜刮民財,吃喝玩樂。全縣百姓無不怨言,上司雖有所聞,但礙于他父親的關系,也奈何不了他。
一天,范縣令與幾個幕僚、師爺商議,如何從正在審理的一件案子中敲詐民財,爾后回到內衙,丫環使女服侍他更衣吃飯。他在酒足飯飽之后,又叫了兩個有點姿色的使女,同到內室調笑斯混了半天,但他內心仍感空虛。拿他的話來說:“ 縣衙雖似神仙府,內堂缺少美夫人。”想著,想著,他忽然想起了郡守的千金——紅珊小姐。
范縣令少年時,曾隨父母拜望過郡守夫婦,與紅珊小姐見過幾次面。她那楚楚動人的身姿,仍依稀記得。如今聽說紅珊小姐脫穎得比幼時更加俊俏,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恨不得立刻把紅珊小姐據為己有。范縣令叫來師爺,吩咐代他修書給在京為官的父親,求父親出面向郡守提婚,并請父運動在京的那位親王出面保媒。一面差人籌辦彩禮聘金,約定初十日到郡守府會齊,向郡守夫婦提婚。
郡守夫婦迎進范縣令父子,得知來意后,雖感到范縣令的才貌低劣,但礙于其父在京為官,又是同科同年。更重要的是那位權勢顯赫的親王出面為媒,得罪不起,郡守夫婦權衡利弊,只得答應這門親事。
范縣令擇日完婚。那些幕僚、師爺為討好巴結范縣令,又少不了巧立名目,搜刮民財。郡守嫁女也要面子,除了備齊全副嫁妝外,還在皖縣的南門城郊,購置百頃良田,在城內,將靠天寧寨腳,傍雪湖岸邊的一條小巷強行買下,擴建成一條街,作為陪嫁。并陪嫁一名貼身丫環一一何蓮,和一名管家——馮萬, 分別替小組管理城鄉的產業。皖縣的百姓為郡守夫婦屈從權勢,將這么好的千金小姐,嫁給范縣令,很瞧不起郡守夫婦。他們都嬉叫那百頃良田為“賠貨田”,貶稱那條街為“送女街”。
范縣令娶了紅珊小姐, 蛤蟆吃了天鵝肉,直樂得如癡如狂。一日,范縣令正在后街內室與夫人溫存、聊天,忽見丫環入內室稟報:“師爺有急事在客廳來見。”范縣令忙步入客廳,師爺立刻稟告:“桓玄已經反亂, 叛軍來勢兇猛,松滋縣已被占領,其前鋒正向我縣進逼,請老爺定奪。”并呈上叛軍送來“勸降書”。“勸降書” 最后警告:“大軍一到,舉城投降可保全生命,還可加官進爵。如若頑抗,破城之后,定斬爾夫婦之頭顱祭旗也。”范縣令手捏“勸降書”,急得在客廳里團團轉,腦海里翻騰著:“加官進爵,頭顱祭旗……” 最后還是決定孤注一擲,吩咐師爺準備投降事宜。
圖來源網絡
紅珊小姐得知范縣令降賊,一陣心痛。她向范縣令慷慨陳詞從儒家的經典,到當今的現實。感情真摯,言辭悲哀,感人肺腑。怎奈范縣令一意孤行,不為所動,還聲色俱厲地喝斥:“女人不得干預正事,否則打入監牢。”紅珊小姐悲憤交加,以淚洗面。
翌日傍午,叛軍來到,范縣令率全城大小官員,大開城門,設香案俯伏跪迎。紅珊小姐知其情形,痛哭不止。老天爺也似乎洞察人意,天氣突變:寒風呼嘯,冷雨飄灑,天地一片黑暗。紅珊小姐獨自哭到三更,前思后想,含淚修書,叫陪嫁的丫環何蓮,找來管家馮萬,叮囑他們各揣書信一封,趁三更人靜,從“送女街”住宅里,通往雪湖的陰溝中潛出城去。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將書信送到郡守手里。何蓮,馮萬走后,紅珊小姐面對東北方三拜九叩,聲淚俱下,恨丈夫叛國投敵,為自已成為犯婦而負疚朝廷。決心以死保節,到內室懸梁自盡了。
丫環何蓮和管家馮萬二人,由通向雪湖陰溝中潛出,馮萬剛直起身,就被亂箭射死。何蓮慌亂之中撲入雪湖,泥深水冷,再也沒起來。
攝影:華強
后來, 北府兵將領劉裕平定桓玄之亂, 迎晉安帝司馬德宗復位,改年號“義熙”。廬江郡改名晉熙郡,在皖縣舊地立縣稱懷寧(治所于今潛山),表示晉室中興安寧之意。當地百姓經受數載離亂之苦,跨入太平歲月,更加緬懷忠于朝延、臨死不變節的紅珊小姐,特地將“送女街”修繕一新,并敬稱為“女兒街”。說來也怪,這年仲夏,雪湖水面上漂出一片翠綠的荷葉,繼而從荷葉叢中開出粉紅色的蓮花。百姓觀賞這一奇景,都紛紛傳頌:荷葉荷花是丫環何蓮所變,她要映襯“女兒街”的美貌,也要像她主人一樣,居污泥而不染。(吳震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