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別人快遞給我的,我真不知道誰送的,趕緊交到你們這里來……”日前,天津市河西區友誼路街道某社區紀檢監察工作聯絡站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住在本社區的公職人員張某,他手中拎著兩條煙、四瓶酒。
原來,張某在不久前收到了這份特殊的快遞,想起社區聯絡站曾做過監察法的有關宣傳,作為新增監察對象的他選擇把這份“不速之禮”主動上交。
2018年下半年以來,河西區紀委監委按照天津市紀委監委《關于推進監察工作向鄉鎮(街道)延伸的指導意見》部署安排,在越秀路街道惠陽里、友誼路街道誼景村、馬場街道德才里等6個社區試點設立社區紀檢監察工作聯絡站,今年5月在全區14個街道147個社區整體推開。
“設立社區紀檢監察工作聯絡站,主要目的是把自上而下的專責監督與自下而上的群眾監督相結合,廣泛收集廉情信息和社情民意,對在社區居住的公職人員‘八小時之外’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等開展監督,并及時發現基層站所工作人員不擔當不作為等問題。”河西區紀委監委黨風政風監督室主任張蕾表示。
根據天津市紀委監委安排,社區紀檢監察工作聯絡站一般設立“一長三員”,站長由社區黨委副書記、紀檢委員擔任,對社區事務所涉及的職能部門和公職人員開展近距離監督。
越秀路街道惠陽里社區紀檢監察工作聯絡站站長沈滿,日前開出了建站以來第一張《問題轉辦單》。原來,該小區夏季樹木生長茂盛,影響社區居民采光,需要進行修剪作業。社區居委會協調職能部門濱湖公園管理所,商定具體時間進行剪枝作業。但到了約定時間,濱湖公園管理所工作人員既未到現場作業,也未說明具體原因。社區群眾意見很大,就把相關人員不作為問題反映到社區紀檢監察工作聯絡站。
“社區聯絡站除了監督本社區居住的監察對象外,還會對服務本社區的公職人員進行監督。你們管理所不作為,失信于群眾,我們就要發送‘轉辦單’。”沈滿及時聯絡了濱湖公園管理所。最終,管理所派員進行剪枝作業,群眾身邊的不作為問題得到順利解決。
類似這樣的故事,在河西區還有不少。社區紀檢監察工作聯絡站設立以來,先后收到群眾反映信息1000余條,督促協調解決群眾反映的不擔當不作為等問題200余個。
“‘小支點’撬動‘大監督’,監察職能向基層延伸,就是要形成嚴密的監督網,讓黨員干部和公職人員感受到監督就在身邊,也逐步習慣在監督下工作、生活,切實履行職責。”河西區委常委、區紀委書記、區監委主任張楠說。(記者 李建彬 通訊員 張建濤 莊澤洋)
來源:中央紀委監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