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李愛萍
女,38歲,大學本科學歷,2009年8月參加工作,2011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平遙縣古城街道壁景堡社區黨支部書記兼居委會主任。
古城街道壁景堡社區位于古城核心景區內。任職后,李愛萍率先推行街長、網格長、院長“三長制”管理模式,帶領大家進行旱廁改造,對房頂進行“天面工程”整治,對老舊小區、破舊院落、小街小巷的環境進行治理。為打好古城藍天保衛戰,她積極推進生物質鍋爐替代工作。常態化開展“文明安全游平遙、黨員志愿者在行動”等活動,帶領“平安媽媽勸導團”走街串巷,給居民商鋪宣傳古城保護條例,在古城各個景點,為古城的消防安全和發展保駕護航。將社區打造成“紅色家園”“黨員之家”,在“寸土寸金”的古城內打造554平方米的活動陣地,完善30余項社區制度。
個人曾被評為晉中市“市計生協愛心人物”、平遙縣“五一巾幗標兵”“巾幗崗位明星”“先進文化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等。
“女漢子”扎根社區十年 用敬業贏得認可
6月9日下午,山西晚報記者來到平遙縣古城街道壁景堡社區,見到了社區黨支部書記兼居委會主任李愛萍。身材嬌小玲瓏,笑容甜美純真,眼前的李愛萍仿佛只是一個可愛的小姑娘。但就是這個1981年出生的平遙女孩,已經扎根社區服務十年了。
這十年李愛萍帶領居民干了很多事兒,改造轄區公廁、居民旱廁,老舊小區、院落的改造和清理,轄區內的安全隱患排查,居民生物質鍋爐替代,房頂“天面工程”的整治,擴大“平安媽媽”消防隊伍……她用自己的認真執著感動著每一個居民,用數年如一日的負責敬業贏得了居民們的認可,用自己的堅持讓一開始不太配合的居民們都變成她“隨叫隨到”的社區志愿者,也讓壁景堡社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化。
01
掀起社區的“廁所革命”和“鍋爐革命”
6月9日,李愛萍和山西晚報記者順著平遙古城墻一路走一路說,沿途入戶走訪了居民和商戶。古城內,干凈整潔的街道和挺立的城墻、別具特色的飛檐相映生輝,不時有游客經過,好奇地拍照留影。
“這就是我們的家,我們的平遙古城!”說起從小生長的地方,李愛萍滿臉自豪。平遙古城街道壁景堡社區位于平遙古城的東北角,戶籍居民1897戶,戶籍人口3985人。別看現在環境衛生整潔有序,在去年她開展“廁所革命”和“鍋爐革命”之前,這里的環境曾讓大家伙很是頭疼。
長期以來,社區居民使用的廁所大多是最原始的旱廁,一到天熱的時候,廁所周圍臭氣熏天,蚊蟲肆虐,給居民帶來很多不方便。“自從換成這種蹲廁和馬桶之后,蒼蠅少了,夏天也沒臭味兒啦,你看這多干凈!咱院子里的居民再也沒有因為廁所問題吵過架……”在居民胡彩霞的院子里,她滿臉笑容地帶山西晚報記者看自家新改造的廁所。
2018年,平遙古城開展創建國家級衛生城鎮,李愛萍帶領著社區工作人員挨家挨戶摸排旱廁情況,她不嫌臭不嫌臟,耐心給居民講解旱廁改造的好處,并根據每家的實際情況安裝不同的馬桶,方便了居民的日常生活,也提升了社區的空氣質量。
由于古城的建筑大多是明清時期修建的木質建筑,而且為了保護古建筑,進行集中供暖有一定困難,燃燒煤炭又會帶來嚴重的空氣污染。李愛萍在和相關單位外出考察學習后,按照上級安排,結合社區實際率先推進新型的供暖方式——生物質鍋爐取暖。
居民胡彩霞給山西晚報記者指了指院子一角,在滅火器旁的一個麻袋里,裝滿了木屑、紙卷等物品,胡大姐介紹說,就是居民取暖、做飯用的生物質燃料。在廚房里,鍋爐矗立在角落里,等待冬天發揮作用。“這個生物質鍋爐比起以前燒炭的鍋爐好多啦,燒起來沒那么多煙,燒完的殘渣少,鍋爐上有按鈕可以直接調節火力大小和工作時間,算下來比燒煤炭還省錢呢。”胡大姐說道。
為了說服居民們更換這種潔凈方便的鍋爐,李愛萍前前后后不知道跑了多少回。她苦口婆心給居民們講解,耐心地給一些老年居民做工作,聯系鍋爐廠家和安裝人員事宜,幫居民選擇不同功率和占地面積的鍋爐……這些繁雜而細碎的工作都是李愛萍帶領著居委會僅有的兩個工作人員和網格長去做的。然而眾口難調,工作中就難免會不被理解,居民們不配合的情況。
“今年大年初二,一大早就有居民打電話說鍋爐出了問題,我就趕緊四處聯系,找人維修。”李愛萍說,為此,家里人都有點不高興了,可這都是李愛萍工作中遇到的常見事兒。委屈歸委屈,她說,該完成的工作就一定得保證完成好。
02
“女漢子”帶“平安媽媽”保古城平安
走出居民胡大姐家,迎面碰上一位笑呵呵的大媽跟李愛萍打招呼,她是壁景堡社區網格長王根桂。平日里,王根桂對社區工作特別配合,積極參與。“我們主任愛萍呀,那可是個女漢子,去年夏天‘天面工程’整治的時候,她拿個梯子,自己直接就上房頂檢查去了,呆得時間長了太陽也曬,娃兒可憐的胳膊上都曬脫了一層皮。”王根桂心疼地說。
“有時候我也問她,你這么拼干啥呀?”王根桂說,可每次李愛萍都是笑一笑,說這里是自己的家,自己當然有義務有責任去保護。古城處處都是木結構的歷史建筑,建筑年代久遠比較脆弱,再加上夏天氣溫高極易引起燃燒,一旦引發火災后果不堪設想。李愛萍深感責任重大,日常巡邏絲毫馬虎不得。每逢節假日,她格外上心。別人休息的時候,她仍然奔波在社區的每個角度,任何可能引起不良后果的細微變化都逃不過她的眼睛。
由于社區工作人員短缺,李愛萍發動社區的社會組織“平安媽媽”消防團成員們,不定期地對轄區內所有的居民院落和商鋪進行安全隱患排查。熱心的“平安媽媽”們不定時地給居民發放安全宣傳手冊,從滅火器的使用問題到居民院內雜物的清理,再到居民家房頂墻面地面,她們都要不厭其煩反復確認。
轄區內的二針宿舍位于東城墻腳下,是標準的老舊小區,因為單位倒閉小區一直無人管理,亂堆亂放情況嚴重,一樓住著一位年近九旬的老奶奶,窗戶口堆放著多年未動的廢舊物品,不僅有極大的安全隱患,還影響居民正常出行生活。
工作人員要清理時,老奶奶死活不讓動。李愛萍多次上門耐心細致地做工作,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最終說服了老人,還幫老人焊接了安全的電視接收器接口。看著清理后寬敞明亮的院子,老奶奶也開心了。“李主任的認真精神我們可真是佩服,有時候我們都嫌煩了,她還是一絲不茍地都做完,現在年輕人哪有這么有耐心的?”“平安媽媽”團長雷大姐說。
03
做好黨建、服務居民兩手抓
再次返回社區時,一進大門山西晚報記者就聽院子里的居民活動之家里面傳來了二胡、電子琴、敲鼓的聲音,原來是壁景堡社區“樂樂劇社”的成員們在排練節目。走進屋子里,二十多位成員正忙活著,拉二胡的,唱山西梆子的,打節拍的,彈電子琴的,場下叫好的,居民們個個樂在其中。
“咱們的劇社表演節目每天從下午開始一直到晚上,大家伙兒玩得高興都不愿意回家。”樂樂劇社團長張大爺笑著說。除了樂樂劇社,李愛萍還帶領社區舞蹈隊編出了創意消防舞蹈,每次有社區活動時,都是保留節目,很受大家歡迎。
居民文化生活有聲有色,社區黨建工作更是李愛萍緊抓的一項工作。走進社區辦公室,社區黨員張增富恰好來辦事。說起這些年李愛萍對社區工作的付出,他直翹大拇指。“就拿社區黨建這一方面來說,李書記做得特別好!”63歲的老黨員張增富激動地說,他當年下崗之后由于各種原因,參加組織活動很少,前幾年李愛萍在尋找失聯黨員工作過程中聯系到了他。
“企業破產以后,我們就像沒家的孩子,自從回到社區支部,有了李書記,感覺就像找到了自己的家。”張增富動情地說,她不但幫助老黨員找到了家,還將黨日活動與日常工作緊密結合,社區黨建工作搞得有聲有色起來。
社區日常工作很重要的一方面是關注關心社區弱勢群體。壁景堡社區老年、特困居民較多,社區專門開設了老年日間照料中心,平時老年人活動累了,可以在里面休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生護士們,還會不定期為社區65歲以上老年人進行免費體檢。李愛萍積極協調轄區的社會組織,發動各類志愿者、社工,以社區為平臺,社區組織為載體,專業社工為支撐,推進“三社聯動”基層治理機制,更好地服務居民,為老人、殘疾人、特困居民等弱勢群體送去溫暖和關懷。
一個普通的社區干部,懷揣著青春激情,用十年時間,詮釋著自己無悔為民的追夢歷程。社區10年,李愛萍以黨建為統領,抓民生,提服務,促旅游,帶領社區黨員干部群眾以實際行動,推進大美古城小康平遙國際旅游城市在平遙落地生根;用自己無悔的付出,換回社區、居民的魅力指數和幸福指數,帶領壁景堡社區的居民們真正成為國際范的古城代言人。
別人眼中的TA
平遙縣古城街道黨工委書記趙國棟:李愛萍是我們街道乃至整個平遙縣的一名優秀社區干部,她的思想政治素質、綜合素質較高,能站在大局角度考慮問題,并且在工作中和居民緊密結合。社區人員少,工作難度大,事務多,她很少有怨言,愛崗敬業,能文能武,既堅持了原則,還可以把工作圓滿完成。
壁景堡社區居民劉一平:李愛萍書記是我們社區的好書記,別看她身材嬌小,看著像個弱不禁風的小姑娘,可是干起工作來特別有勁頭,小小的身體里蘊藏著大大的能量。上房檢查漏雨點,入戶改造旱廁和鍋爐,都是她帶著社區干部們和施工隊伍師傅們一點一滴去完成的。
壁景堡社區樓院長解建勇:作為土生土長的平遙人,我是眼見著平遙變得越來越好,尤其是愛萍書記來到社區工作以后,變化更大了。她工作細致認真,什么活兒都是搶在前面帶頭干,轄區的大叔大媽們都夸她,“真是好干部,賽過自己的兒女啦!”
來源:山西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