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長勝街道黨工委組織街道機關以及村居黨員干部、入黨積極分子27人前往大武口區石炭井紅色革命教育基地開展“我的入黨初心”主題黨日暨參觀學習活動。
前往石炭井的路途中,大家懷著期待與激動的心情,伴著《我和我的祖國》《我的中國心》等紅歌,一路高唱與交流,年長的同志們給年輕的同志講述曾經石炭井的輝煌與繁榮以及發展歷程,在互相的交談之中增進了干部們之間的了解,進一步提高了對本次活動的參與熱情。
黨
到達大磴溝,進入石炭井轄區,在石炭井街道辦事處干部的熱情引導中,全體人員集中參觀了八號泉水泥廠、泉眼、蘭州軍區守備第一師師部舊址、三礦渣臺、工業游小鎮以及賀蘭山英雄紀念碑。
紅色革命
教育基地
→
參觀全程,全體黨員干部精神抖擻,一路緊跟講解員的步伐,認真聆聽每一段關于石炭井的變遷史、革命英雄故事以及工業小鎮發展規劃。通過參觀學習,用心感受眼前石炭井破壁殘垣背后的歷史、警示以及啟示,了解學習當下石炭井新的發展思路、舉措以及精神。
大家在認真的觀摩學習
在賀蘭山英雄紀念碑,全體黨員干部懷著崇敬的心情,瞻仰革命烈士紀念碑,之后舉起右拳,重溫入黨誓詞,用響亮的誓言,感謝曾經為國家為革命為人民獻出寶貴生命的無數革命英雄,表達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信心。
在交流討論環節,全體干部暢所欲言,將本次所見所學所感所思所得進行了分享,在交流中進一步加深認識,鞏固參觀學習成效。
我已經有很多年沒有來過石炭井了,今天看到眼前這些工業廠房的斷壁殘垣以及被深挖破壞的礦坑,內心波動很大,曾經的工業繁榮雖然已經不在了,但是透過這些殘破的景象,看到更多的是黨和國家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堅決打贏清理整治攻堅戰的決心。
黨員董君文
入黨積極分子
張佩莎
出來學習的機會十分寶貴,我認真地看著每一個地方的特點,聽了很多以前的故事,在聽到講解員講到,曾經一個十八歲的戰士為了搶救面對山洪災害的老百姓而犧牲了年輕的生命時,我深受感動,雖然我現在沒有面對這樣的選擇,但是我要學習的是小戰士這種精神。革命精神永遠不能忘記,我要努力在工作崗位上做好每一件小事。
今天看了石炭井的工業小鎮,我最大的感受是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城區有發達的經濟以及便捷的生活條件,但是石炭井的工業遺址有被展示和學習參觀的教育價值。我們奔牛社區轄區也有自己的特色,曾經的廠區電影院、歌舞廳、大劇院、舊公園、老房屋等等,在棚戶區改造的過程中,是不是也可以被保存展示。
奔牛社區黨委書記
張銀利
通過本次參觀學習活動,進一步加深了街道黨員干部對于家鄉的了解,增強了黨員干部初心使命意識,提高了黨員干部對建設宜業宜居宜游山水園林大武口的信心與熱情。
長勝街道
一村一品一居一色
奔牛社區黨委
發揮黨員中心戶作用,解決社區管理難點
奔牛社區黨委在面臨棚戶區改造等諸多困境的情況下,充分發揮網格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作用,推選出9位黨性強、聲望高、家風好、示范帶頭作用強的黨員,通過定制度、定人員、定地點、定時間,把黨的活動陣地和黨員服務功能延伸到普通黨員家里,讓先進黨員發揮作用有新的平臺,使黨員中心戶成為解決社區治理“難點”的“診所”,成為黨員、志愿者溝通交流的“家園”、服務社區群眾的“陣地”。同時利用“黨員活動日”等載體,網格黨小組組織引導各類黨員認領公益服務事項,深化黨員志愿服務,努力創建黨建暖心、服務貼心、管理稱心、文化歡心、治安放心的和諧社區。
總機修廠社區黨總支
“五卡”模式,提高黨員教育管理質量
總機修廠社區黨總支通過“黨員五卡”(黨員信息情況登記卡、崗位責任卡、愛心幫扶卡、活動記錄卡、群眾監督卡)教育管理模式,創建黨建工作新機制,加強黨員教育與管理,更好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全面提升社區自治能力和服務水平。
九竹社區黨委
九竹社區“七巧手工坊”公益項目,為轄區困難群體開拓創收之路
在九竹社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社區傾力打造了“七巧手工坊”公益項目,主要面向轄區內殘疾人、失獨傷殘家庭以及家庭婦女提供手工藝品制作技術培訓指導、制作及義賣等服務,帶動社區廣大婦實現自主創業,增加家庭經濟收入。手工毛線編織“我的中國夢”、“多彩沙發墊”及手工十字繡等30多部作品在區黨群服務中心進行展示。
金駝社區黨總支
“紅黃綠”家庭分類管理項目,突破棚戶改造區管理難點
金駝社區黨總支為突破棚戶區改造難點,推行“紅黃綠”家庭分類管理項目,按照家庭類型及困難情況等將社區居民分為“重點戶”(紅色)、“一般戶”(黃色)、“放心戶”(綠色),針對不同家庭實行不同的管理,組織志愿者提供不同程度的服務,確定每月入戶走訪宣傳頻率。通過分類管理,進一步提升社區服務群眾工作效率。
駿馬社區黨委
365暖心服務項目,搭建黨群“連心橋”
駿馬社區黨委打造365暖心服務項目,針對“3個重點服務群體”(社區老人、失獨老人和殘疾人),提供“6個服務功能”(愛老、助殘、扶貧、幫困、大手拉小手、愛心傳遞),“5個特色服務”(“愛心服務”,“愛心關乎”、“愛心互助”、“愛心家政”“愛心代辦”),通過“社區黨委牽頭、共建單位支持、黨員帶頭引導、居民參與共治”的運行模式,365天全心為民服務、為老服務。
長勝村黨支部
長勝村黨員農耕體驗園 開創黨課新模式
長勝村黨支部根據本村實際,以“傳承農耕文化、打造生態觀光村”為主題,按照“農耕園區+體驗單位+黨建教育基地”的模式,流轉農戶耕地20畝,建設完成黨員農耕體驗園,接納有體驗意向的機關單位、企事業及個人,入園進行種植體驗,將黨課搬到田間地頭,教育黨員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增強黨員黨性及致富決心。
潮湖村黨委
鋪就服務高速路 開啟發展直通車
潮湖村黨委把發展成果反哺于民作為出發點,成立了返鄉失地農民創業街,在帶動集體經濟發展的同時,搭建失地農民創業就業平臺,解決了100余人創業就業問題,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280萬元,成為全市村集體經濟發展中的“排頭兵”。充分利用現有資源,聯合大武口區勞動就業局以及職業技能培訓機構開展電焊培訓、面點師培訓等技能培訓,針對農民工培訓情況開展了中級職業能力鑒定,讓更多農民工拿到了全國通用的中級職業資格證書,搖身一變成了農民“技工”。每年投入約120余萬元在全村范圍實施“五四一”惠民工程,村集體經濟收入更多地投入到為民辦實事上,使他們切實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共享經濟發展成果。
龍泉村黨支部
龍泉村“同心圓”黨建激發“雁陣效應” 唱響鄉村振興“五步曲”
龍泉村黨支部探索鄉村振興“五個一”(一支先鋒隊、一套經濟發展模式、一批項目支撐、一項文化傳承、一系列美麗家園建設)工作模式,通過“五帶五強”的具體辦法,進一步充實了農村后備干部及致富帶頭人隊伍,提高了農村干部隊伍綜合素質,激發了農村黨員群眾內生動力,提升了黨支部組織力和引領作用,在鄉村振興戰略發展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先后被評為“全國文明村”“全國生態文化村”“2018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自治區首批健康示范村”“自治區移風易俗工作先進村鎮”。(帶頭組建基層組織先鋒隊,配強鄉村振興“指揮所”;帶頭探索集體經濟發展新模式,增強鄉村振興新引擎;帶頭爭取各類項目支撐,補強基礎設施舊短板;帶頭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加強打造生態宜居新亮點)
編輯:小魚兒
審核:花無缺
長
按
關
注
微信號 :
大武口區長勝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