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安街道位于泗陽縣城東部,與淮安市淮陰區接壤,是泗陽縣東大門。今天的《獻禮70年—空中看泗陽》專欄,我們帶您走進來安街道,看看泗陽東部門戶的發展變化。
來安街道總面積90.9平方公里。總人口5.8萬人,轄18個居委會。境內水資源豐富,交通便利,距宿淮鹽高速公路僅7公里。325省道徐淮公路穿境而過。泗陽縣經濟開發區位于街道境內,創造了良好的就業環境,讓居民在家門口就捧上了“金飯碗”。特色農業發展迅速,蘆蒿、金果梨效益顯著,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一座座樓房整齊的排列在大地上,寬敞的馬路縱橫交錯,河道、綠化增添了活力,這就是位于泗陽縣經濟開發區南部的來安街道桂莊社區。從2005年開始,桂莊社區開始建設,采用集體代建和自建相結合的方式,成本價安置拆遷戶。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現在的桂莊社區東、西、北都被現代化工廠環抱,占地面積1500多畝,建筑面積100余萬平米,社區覆蓋雙安、蠶桑、魏灣等3個居委會,安置戶8000余戶,人口近4萬。此外,社區緊扣“親民服務,和諧社區”為宗旨,按照高起點,高標準建設、管理新型農民安置小區的要求,不斷加強公共設施的投入,豐富配套項目內容,提升社區的管理水平。在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廣場,太極拳俱樂部的成員們正在打太極拳,這樣的景象,幾乎每天早上都能看見。桂莊社區的居民改變的不只是生活和工作環境,文化娛樂也豐富起來。
桂莊社區老年協會會長吳品生:“桂莊小區通過各方面的整頓,環境衛生都搞得挺好的。我們每天早上組織太極拳,白天有象棋,還有組織大型文藝演出,我們馬上要成立一個桂莊社區的文藝宣傳隊。”
在來安街道,不僅農民居住條件日新月異,特色農業發展也是風生水起。
記者莊密:“近年來,來安街道始終堅持特色發展,在“調”字上下功夫,圍繞“規模+特色+田園”的發展定位,緊扣一鎮一特、一村一品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主線,推進鄉村振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
離開桂莊社區往東,在未來路上可以看到東和平村的蘆蒿種植基地,一排排布局整齊的鋼結構大棚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基地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初步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的農業結構調整示范點。蘆蒿在來安種植歷史悠久、已有二十多年,最先由一查姓老人從南京的八卦洲引進,經其種植傳播,政府引導,蘆蒿種植在來安迅速發展。目前來安種植面積約8000畝。位于張束、東和平的蘆蒿基地連片種植約1500畝。蘆蒿一年可收獲兩茬,其中第一茬蘆蒿畝產約12000元/畝,第二茬約5000元/畝。經過幾年發展,采收后有專門蘆蒿經紀人隊伍上門收購,銷往上海、蘇錫常、淮安等地區。此外,蘆蒿還搭乘互聯網“快車”,銷往全國各地,效益十分可觀。
來安街道東和平居委會黨支部書記吳宗訪:“老百姓對種植蘆蒿產業非常滿意,它的畝產量每年老百姓可以增收,每畝一萬多元。特別是今年,蘆蒿市場銷售很可觀,我們村里面的人均收入,比以前要增加2000元以上。”
小小的蘆蒿成就了來安街道群眾的致富夢,而果肉酥脆、甘甜多汁的巨無霸金果梨則成為了群眾的致富果。在東安居委會的綠成旺金果梨基地,1000余畝的金果梨樹已經掛果,成熟期預計每畝產量約2000斤。基地由支部書記牽頭,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民入股,采取“股份+”的模式,目前帶動低收入戶300余戶入股,吸納30多名附近村民就業,既提高了地方老百姓經濟收入,又壯大村里集體經濟收入。
綠成旺金果梨基地負責人錢兵:“金果梨效益每畝一萬多元每畝地,銷路不愁,對方上門回收,今年的金果梨基本預定出去了。”
胡興良:“在這里還可以,一個月拿一千八百多元,夠吃夠喝的。”
在來安街道,農業升級、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的“主力軍”不僅有蘆蒿、金果梨,還有珍稀食、藥兩用真菌羊肚菌。來安街道羊肚菌種植試驗示范基地位于325省道北側,267省道東側,目前,該基地一期已建成高標準示范園50畝,預計畝產鮮羊肚菌300斤左右,畝產值可達2萬元。近期,該基地將打算種植羊肚菌達200畝,計劃通過1到2年示范引導,把羊肚菌種植面積發展到1000畝,并向全縣推廣。
下一步,來安街道將繼續落實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結合街道實際,推動特色和生態農業發展,富民增收,全面打造布局合理、設施配套、交通方便、功能齊全的特色田園新鄉村。
泗陽經濟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來安街道黨工委書記彭鐵軍:“一是圍繞招大引強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同時圍繞開發區項目用地需要,做好征地拆遷、矛盾調處等保障工作。二是圍繞田園邊城特色小鎮建設,加快十萬平方溫室聯動大棚建設的進度,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改善人居環境、促進農民增收。三是圍繞構建和諧發展環境,做好網格化社會治理工作。四是圍繞夙興夜寐的工作要求,激發干部創業激情,創新工作方法 落實“兩個責任”,轉變機關工作作風,全力推進街道的各項社會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