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助推產業革命進程,確保脫貧攻堅決戰大獲全勝,三合街道根據“全產業鏈發展、全要素鏈融合、全責任鏈壓實”的思路,“戶戶有增收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的目標正在逐步實現。
水鄉貴茸迎豐收
依托黨建帶動,實現產業合作化。村級黨支部大力推進村社合一,將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清理注銷“空殼”合作社27個,盤活合作社13個。其中,成效顯著的有堯麓富民竹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苗龍生態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苗龍惠民果蔬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同向追夢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三合南板藍根種植合作社,三都民族蠟染合作社,分別負責竹騮、巴西菇、大棚蔬菜、水鄉貴茸、南板藍根、蠟染產品等產業的生產和銷售。
葡萄架下南板藍根長勢喜人
撬動電商帶動,實現產業商品化。建立4家企業店,分別是亙藍母圖、妮的酸、愛三都、善農堂,自主經營同心康城微店,掛網合作店4個,分別是青親菜籃子、淘寶店、電商云、那家網。通過電商平臺,線上銷售水鄉貴茸、巴西菇、蠟染產品等農特產品,總交易額達70余萬元。深山里的農特產品搭乘“電商快車”,實現“黔貨出山”。
龍臺竹騮養殖基地
加強校企帶動,實現產業訂單化。蔬菜、荷藕、水鄉貴茸、竹騮等產業與縣第二中學、第三中學、人人樂超市、黔南州醫院、貴州好來客飲食服務公司、黔南州健源營養餐公司以及縣內各大知名餐館等簽訂供應訂單,把原生態農產品送到學校、企業、餐館中去,為縣城學生和廣大居民提供優質的農特產品。實現訂單化穩定生產,拓寬了產品銷路,進一步提高群眾發展產業的積極性。
依靠單位幫扶帶動,實現產業規模化。近年來,中央統戰部、黔南州人大、黔南州醫院、甕安縣、廣州市等有關單位傾力幫扶,累計幫扶資金1959余萬元,幫扶發展水鄉貴茸種植50畝、竹鼠養殖4000對、雅黛茶葉種植400畝、荷藕種植100畝、泥鰍養殖15畝、集裝箱養魚10個箱體,促使“小、散、弱”產業向規模化發展。
通過龍頭企業帶動,實現產業市場化。依托貴州亙藍母圖民族布藝蠟染開發有限公司示范帶動,推廣南板藍根種植2535畝,實現總凈產值760萬元,帶動1067戶貧困戶4650人增收,戶均增收7000元;引進貴州省善農堂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發展水鄉貴茸種植50畝,探索“林業+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取得成功,鮮菇和深加工產品源源不斷流入市場,產值近100萬元。通過企業帶動,激發產業活力,促使產業和市場無縫對接。
探索旅游帶動,實現產業精品化。結合旅游需求,大力推廣民族根雕、竹制品藝術品,至2018年底,拉攬村根雕竹藝公司實現總產值700萬元。此外,著力打造咕嚕產蛋崖、咕嚕花海、萬戶水寨、鳳凰山公園等“小、精、特”旅游景點,注入民族文化內涵,完善旅游配套設施,提升節假日的游客接待能力,通過旅游業促進產業向精品化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