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街道以“美麗有約”營造“美好社區”省級社區治理與創新實驗區為契機,致力從三級公約破題,讓“定、亮、履、評”成為居民自治的一個新平臺,計劃通過三年時間,以點帶面,創新工作載體、強化自治功能,尋求“三級公約”在“三治融合”中創新實踐新內涵。
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是怎么做的吧~
01
注重從下而上 公約分級制定
聽民聲
流動居委會征集
小巷公約征集會
公約征集會
對準居民需求,實施公約自下而上分級制定:樓道公約居民定、小區公約業主定、社區公約大家定。走出去、沉下去 、進小區、跑一線,在“民情訪談室”、“睦鄰家”、“鄰里匯”等協商陣地,聽民聲,知民意,聚民智。
廣宣傳
廣場文藝匯演
項目啟動儀式
長廊宣傳
以百姓需求為立足點,根據個性特征、問題導向提供定制服務,打造小品、快板、三句半、走書、相聲等宣傳節目,突出中心詞,展示社區居民的風采風貌。目前梧桐街道范圍共制定樓道公約909個,小區公約23個,各類特色公約8個,已制定社區公約14個,修訂社區公約6個。
廣泛發動參與 拓展議事空間
02
顯身手
公約修訂階段,招募志愿者,發動社區黨員、樓道紅管家,調動居民骨干,紛紛建立起“微治團隊”深入千家萬戶宣傳 “美麗有約”,以一個人帶動一棟樓的參與,以一群人影響一個小區的自治,發動居民參與公約制定。
拓平臺
利用共建聯動發揮轄區單位、社會組織、居民群眾的協同作用,完善社區自治途徑,無物業小區建立居民自治小組,應用議事廳、社情訪談、流動居委會、網上居委會等載體發揚主人翁意識。
03
實現三社聯動 以項目支撐履約
夯基礎
街道目前共培育民非5家、注冊村社區社團34個、備案社團493個,將各類社會組織打造成一支制定公約、踐行公約的重要力量,是省級試驗區項目的重要保障。
重人才
三級公約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涉及內容廣泛,街道逐步建立履約問題庫,挖掘培養了一批為人正直、熱心公益、組織協調能力強的“領頭雁”。針對特殊問題以項目化驅動,通過領辦把統一、抽象的墻上公約具體化、個性化、生活化到樓道、小區和社區,讓“墻上”公約真正“到達”群眾日常生活中。
強保障
建立街道、社區二級民生微項目的資金保障機制,街道財政共安排1500萬元建設資金,每年500萬元用于支持實驗區微項目的建設、實施,助推履約訴求回應出實效、出口碑、出品牌。
桐鄉是“三治融合”發源地和先行區,梧桐街道在傳承與創新中繼續前行。“美麗有約”切口雖小,但是通過居民群眾廣泛參與“樓道、小區、社區”三級公約的制定完善、遵約執行、解決問題等途徑,激發居民的公民意識,實現居民小區的自我管理,延伸居民自治的廣度和深度,有效增強了公約的權威性和約束力。以“三級公約”的定亮履評充分發揮社區協同二會三團的執行力量,有效豐富“三治融合”的新內涵,助力打造品質梧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