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警花” 絢麗綻放
有人說女人像花,鮮艷而美麗;有人說女人似水,潤物細無聲;有人說女人如云,纖細而靈巧。但有這樣一些女性,在人們的印象中卻是別具風采的,她們就是絢麗的警花。8年前,懷揣著責任和擔當,22歲的張蕓成為了莊河市公安局興達派出所的一名社區民警。根植于百姓之中,這朵“警花”于純樸中凸顯著高雅,在社區鄰里間綻放出了迷人的光彩。
2011年,張蕓警校畢業后,主動請纓到工作繁瑣、任務繁重的社區工作。從走進崗位的那一刻起,年輕的張蕓就把偌大的轄區當成自己的家,將居民視為自己的親人。她心甘情愿地為百姓付出,竭盡全力地為大家解決一個個困難。“用自己微薄的力量打造一個平安穩定的社區,給居民們建立一個溫暖安全的家。”張蕓的目標就是這么樸素,但溫暖。
女警的魅力在于她們的溫和,工作中沒有特別的張揚,沒有矯揉造作,沒有咄咄逼人,有的是發自內心的柔和,和對事業的執著、對工作的負責。8年來,張蕓依靠勤走、勤問、勤記、勤聽,依靠真心、熱心、細心、耐心,一天天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她把自己的手機號碼發給群眾,只為大家找她方便。接到群眾的問詢,無論自己多忙、多累,她都會有問必答、有疑必解。她經常放棄午休、晚間下班、雙休日,為群眾提供服務。那是去年3月的一天晚上8時許,一轄區外來務工人員給張蕓打電話,稱孩子要到莊河三十五中讀書,學校要求家長開具一份無工作證明,他開了多份證明都不符合要求,無奈中只好找張蕓試試看。聽完求助,張蕓第一時間與校方和居委會取得溝通,很快幫助這位外來務工人員把問題解決了。去年11月,商貿大世界后身的供熱站與附近居民產生了糾紛,原因是供熱站煙囪年久失修,每當冬季取暖時,煙囪的煤煙以及進出卸煤車輛揚起的黑灰吹得到處都是,嚴重影響了居民生活。張蕓找到矛盾癥結后,立即開展了勸導工作。幾天后,供熱站將煙囪增高,并且在運煤時將車輛事先澆上水并用苫布蓋實,糾紛就是這樣在張蕓的辛勤努力下平息了。
花開有季,警花無期。在張蕓那里,不管哪個季節,她這朵“警花”都為百姓綻放著。她的心中,時時刻刻都裝著群眾的冷暖。一次走訪中,了解到御花園小區居民周某因心臟病喪失勞動能力,家里生活只能靠妻子打工維系,還有一個正在上學的孩子。張蕓見狀,心里很不平靜,積極聯系一家愛心企業資助了周某一家,讓他們感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而在轄區里,張蕓幫助過的貧困家庭有很多。居民姜某下肢癱瘓喪失勞動能力,家里生活困難,張蕓主動聯系愛心人士給予幫扶。
為了讓轄區百姓知法、懂法,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張蕓總是緊繞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政策條款,緊盯轄區弱勢群體和重點群體,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普法宣傳活動。針對復雜繁重的社區警務工作,她不斷開辟警務工作新模式,在傳統入戶走訪的基礎上,依據派出所和社區工作人員職能,構建了由居民組長、社區居委會、社區民警和文職警員、所內主要領導組成的四級網絡微信平臺,讓警務工作的輻射面覆蓋社區的各個角落,讓老百姓足不出戶就能實現業務辦理的時時咨詢、困難訴求的及時解決。
有這樣一組數字,從警8年來,張蕓成功調解矛盾糾紛102余起,開展各類宣傳活動220余次,幫助12名困難群眾成功就業,先后為73個困難家庭送去溫暖。數字是枯燥的,但卻是張蕓用辛勤的汗水澆灌的。在張蕓堅實的足跡背后,也有一串閃光的榮譽:大連市公安局優秀公務員、大連市公安局優秀女警官、大連市優秀女警官標兵、村兩委換屆暨“兩會”安保先進個人、大連市公安局2018年度優化營商環境“最佳服務標兵”,榮記個人嘉獎兩次、個人三等功一次……
頭頂國徽,肩扛盾牌,在社區警察的天地里,張蕓巾幗不讓須眉,用女性的堅韌和細致,撐起了公安工作的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