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工作中,鎮安社區探索推行“黨建+合作社”模式,通過合作社市場化運作,將基層黨建和脫貧攻堅貫穿其中,以黨建促發展,以黨建助脫貧,進一步提高社區班子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全面激發了農村發展活力。
總支領辦,凝聚發展合力
由社區黨總支牽頭,在2017年3月成立龍陵縣潔安公共管理服務專業合作社,通過采取“黨總支+合作社+黨員+農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五位一體的發展模式,村委會與合作社實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由社區兩委和監督委員會成員、各村民小組長、各黨支部書記和部分黨員入股,村委會干部擔任合作社的理事長,實現合作社與村兩委領導者職能重疊,7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和95%的農戶成為合作社社員,達到經濟發展與社會服務供給同步,降低農村社區綜合治理成本,補齊了黨組織作用發揮難的“短板”,凝聚發展合力,在強化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上探索了新路。
實體運作,壯大集體經濟
合作社成立后,合作社運行資金來源主要靠為集鎮各公共設施進行管理維護,對街道和社區居民居住區主干道進行保潔、垃圾拉運、對農貿市場、臨時停車場和街道臨時停車位進行管理并提供服務,向社區居民和單位適當收取街道衛生保潔費、攤位費等費用保證合作社正常運行,合作社年收入可達100余萬元,待建設成本回收后,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可增加10萬元以上,有效壯大鎮安社區集體經濟,對基層黨建工作開展和提升將提供強有力的保障基礎。
問題導向,突出社會治理
合作社成立后,現有管理人員、保潔清運人員21人,其中解決建檔立卡戶條件適合人員就業4人,村內道路保潔員也由合作社聘用管理10人(其中建檔立卡戶8人),在8個自然村聘請監督員8人,有效解決了部分建檔立卡戶就業問題,有效解決了人居環境提升的瓶頸問題,社區人居環境提升取得了“質”的改變,在鎮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通過土地流轉,租賃土地33畝,總投資600余萬元建設集貿市場一個,2018年12月份已經投入使用,農貿市場運行規范、有序,有效解決鎮安集鎮擁堵和集鎮規范管理等系列問題,現在鎮安集鎮已經取得明顯改變,獲得群眾的一致好評。
示范帶動,推動經濟發展
今年以來,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作社在農貿市場旁流轉土地80余畝,示范種植花卉,形成鎮安“百畝花海”,引來鎮內外以及縣內外,甚至省外觀賞游客3萬余人,有效提高了鎮安對外的知名度,推動了社區集鎮經濟的發展,展示了鎮安對外良好的形象和社區群眾的文明程度,實現了社區“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