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關于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啟動2020年美股上市工作,IPO規?;蛟?億美元左右的消息持續不斷。盡管理想汽車公關部負責人回應稱:“不了解這方面的情況,也不作回應。”但業內人士認為,理想汽車謀劃海外IPO早有舉措。
而早在8月16日,理想汽車宣布完成了5.3億美元C輪融資。理想汽車創始人兼CEO李想個人也投資近1億美元。至此,理想汽車累計融資金額已經達到了15.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1億元)。對于理想汽車而言,赴美上市或可為公司未來的量產交付帶來更充足的資金支持。
融資上市可填補資金“大坑”
近年來,造車新勢力對于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從2014年起步萌芽到2018年達成交付元年,造車新勢力的隊伍正逐漸壯大,并已然超過100余家,成為中國車市的一大力量。在這其中,李想創立的理想汽車起步并不算早,選擇的路線與定位也與大部分企業不同。
成立至今的兩年時間里,理想汽車已經走完了造車新勢力的兩大關鍵門檻:資質和錢。盡管生產資質是理想汽車實現量產的“敲門磚”,但在錢這一方面,包括理想汽車在內的所有造車新勢力都面臨著一個短時間內難以填滿的“大坑”。
融資、上市,顯然成為良策。從IPO規??矗硐肫?億美元的規格與此前造車新勢力的明星企業蔚來(3.21,0.02,0.63%)汽車10億美元相比,體量顯然更小,行為也更低調。但在業內人士看來,可以肯定的是,對于理想汽車而言,其首款車型已經進入上市交付的最后階段,赴美上市有利于為公司未來的量產交付帶來更充足的資金支持。
與眾不同的造車路線
與大多數造車新勢力不同,理想汽車在產品規劃、定位和模式上與其他品牌有著明顯的區別。
對于理想汽車的首款車型——理想ONE來說,增程式動力是其區別于大部分造車新勢力品牌產品的重要一點。據介紹,理想ONE搭載增程式電動技術,充分解決里程焦慮和充電焦慮問題。通過40.5kWh電池組和45L油箱提供相當于160kWh的電池容量,其NEDC綜合續航里程超過800公里,遠超目前已經上市的蔚來、小鵬等車型。
而在本月初舉辦的泰達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楊裕生曾公開支持增程式動力汽車。他表示,“在不充電情況下,增程式混動汽車發動機排量減半,節油率較燃油車高50%以上;在充電情況下,增程式混動車百公里內節油率可達80%,而且無需裝載大量電池,成本更低,車身更輕。”
在生產方式上,理想汽車選擇自建工廠,并于2018年底通過收購力帆汽車100%股權獲得造車資質。在產品規劃及定位方面,理想汽車定位于城市智能交通服務商,首款量產車型理想ONE售價為32.8萬元,高于不少造車新勢力產品,視寶馬X5為直接競爭對手,足見對這一產品的高期望。
部分業內相關新能源技術工程師告訴新京報記者,增程式動力本身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對于電池安全性和穩定性的要求也比較高,但其續航里程確實比電動車要高出不少,如果后續研究到位的話,不失為優選。
登陸美股或是難以回避的選擇
無論是從交付期到來,還是研發、工廠建設的各方面實際來看,理想汽車已經進入了頗為“燒錢”的量產沖刺期,上市或將成為理想汽車得以長續生存的一項關鍵舉措。
8月16日,江蘇省國資委發布的《北京車和家信息技術有限公司0.91%的股權(對應829.5455萬元出資額)轉讓公告》中提到,標的企業(即車和家)計劃赴境外融資,正在搭建紅籌架構,需要對公司架構進行重組。
同日,理想汽車股東之一的利歐股份也發布公告稱,車和家擬搭建VIE架構并實施相關重組。上述重組完成后,車和家股東將通過持有注冊于開曼群島LeadingIdeal Inc.的股份間接持有車和家及其附屬公司權益。這兩大信號被外界視為理想汽車正在為海外上市做準備。
此前,在C輪融資完成后,理想汽車累計融資金額已經達到了15.7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1億元)。李想曾于今年4月表態稱,造車新勢力的融資窗口期剩余時間不會超過一年,在一年內會有大批企業淘汰出局,90%的投資人都會損失慘重。他認為,目前初創車企中的頭部代表都還未能盈利,一年后不會有人再投資新標的。
目前,理想汽車資金壓力并不小,仍處于整體虧損狀態。根據江蘇省國資委的公告顯示,2018年理想汽車營業收入約為1.7億元,凈利潤約虧損7.18億元,資產總額約為47.32億元,負債總額為8.3億元。截至今年上半年,理想汽車營業收入約為527.76萬元,凈利潤約虧損6.29億元,資產總額約為58.41億元,負債總額為9.31億元。
“汽車的產品周期十分漫長,需要穩定充足的資金作為支撐,如果資金鏈在產品周期內斷裂,之前所有的成果都會付之東流,企業也會被市場迅速淘汰。”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相關媒體采訪時表示,作為一家尚未實現盈利的企業,如果想通過上市募資,緩解量產的資金壓力,登陸美股是理想汽車難以回避的選擇。
量產仍是關鍵
李想曾稱,已操盤過百億級公司,希望再操盤一家千億級公司。百億級公司指的是李想上一程的汽車之家(99.64,1.22,1.24%),那么千億級企業目前來看只能是理想汽車。不過,隨著年初《汽車產業投資管理規定》的實施,新能源汽車項目的門檻明顯提高,企業融資也變得越來越難。如何提升自身的產品實力和公司整體實力,成為理想汽車考慮的關鍵。
作為一名造車新勢力中的后來者,理想汽車并未將左右的重心放于消費市場。在融資過程中,理想汽車也致力于和美團等打造后市場,實現產業鏈內的生存路徑。而與傳統意義不同的增程式動力路徑,也為理想汽車提供了更多的關鍵技術優勢,獲得資本青睞的可能性更高。
11月初,理想ONE即將下線交付,這款車型的能否實現批量交付,獲得消費者的青睞,成為理想汽車后續造血生存的關鍵。畢竟,造車新勢力的競爭早已進入交付階段,理想已經慢了一程。
有業內人士表示,此番上市消息,將為理想汽車帶來更多的關注,資金壓力也將得到進一步緩解,但關鍵仍然在于如何提高營收,及時止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