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是中國居民菜籃子里最重要的葷菜之一。中國也是全球的生豬生產和消費大國,生豬存欄量、出欄量以及豬肉產量均居世界第一,全世界近一半的豬養在中國。
2018年8月,中國首次爆發非洲豬瘟疫情,對整個生豬產業和市場都造成較大影響。從2018年10月份開始,中國能繁母豬產能和生產產能出現了快速地下降。2019年3月能繁母豬的存欄同比下降了21%,也就意味著2019年整個生豬的供給會出現明顯下滑。展望未來十年,《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19—2028)》分析預測:中國豬肉供給偏緊,進口將保持較高水平。
回顧過去十年,中國的豬肉市場呈現出了哪些特征?澎湃新聞記者用7張圖對國內生豬在生產端、消費端、價格特征及近期的政策支持做了梳理。
近十年來,中國肉豬飼養均超過6.5億頭,2015年之后受環保、經濟效益等多重因素影響,肉豬飼養有所減少。2017年,全國出欄肉豬7.02億頭。
在豬肉產量方面,過去十年在2014年達到高點后亦有所下滑。2017年,中國豬肉產量為5403.7萬噸。
“全球豬肉看中國”,在過去十年里,中國的豬肉消費量在全球的份額始終占到了近一半的水平??梢哉f,中國豬肉市場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全球的生豬產業。
在價格方面,商務部最新的監測數據顯示,9月2日至8日,全國食用農產品(5.550,0.04,0.73%)市場價格比前一周上漲0.9%,肉類批發價格漲幅放緩,其中豬肉批發價格為每公斤35.11元,環比上漲1.5%,漲幅比前一周回落7.4個百分點。
根據中國畜牧業信息網的數據,全國22個省市近十年的豬肉平均價格在進入2019年后有所攀升,近期一度超過35元/千克,達到10年來的歷史高點。
近五年的豬肉批發價格也延續同樣的走勢。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9月5日,中國目前在業“豬”企共超140萬家,且近十年保持較高增速。2016年以前,“豬”企增速呈波動上漲趨勢,2016年后增速雖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10%之上(2019年除外)。其中,山東在業“豬”企最多,其次為云南、內蒙古、河南和貴州。
隨著中秋、國慶雙節臨近,消費即將進入旺季,為穩定豬價、保障供應,促進生豬生產發展,從8月下旬開始,三次高級別會議聚焦穩定生豬生產保障豬肉供應,七部委先后下發通知,從生產、運輸、儲備等各個環節提供政策支持。澎湃新聞記者整理了近兩周以來全國層面上所有新發布的對生豬行業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