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之中,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對于經濟社會發展意義非凡,在如今后疫情時代的經濟恢復時代,企業的表現尤為關鍵。
近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提出要千方百計把市場主體保護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弘揚企業家精神,推動企業發揮更大作用實現更大發展,為經濟發展積蓄基本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與會并發言的7位企業家代表分別來自國企、民企和外資企業,其中國企有中化集團、海康威視(36.070, 1.38, 3.98%),民企代表來自武漢高德紅外(38.000, 1.09, 2.95%)、歌爾股份(33.760, 1.36, 4.20%)和上海品海飯店,微軟、松下電器則為外資代表。這正好涵蓋了中國市場主體的全部:改革開放之前,中國企業以國企為主,之后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關乎國民經濟命脈的行業;改革開放之后,外企先后進入中國,得益于中國市場不斷發展壯大;民企同樣是改革開放后發展起來的,如今已成為中國經濟的中堅力量。
統計顯示,截至去年底,我國已有市場主體1.23億戶,成為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可以說,市場主體是經濟的力量載體,保市場主體就是保社會生產力。
眾所周知,激發企業活力的關鍵在保障各市場主體一視同仁,并通過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激發企業家精神。
曾幾何時,各類市場主體在中國的境遇有所不同,從政商關系上可見一斑。費正清在《美國與中國》一書中提到,中國古代商人階級難以沖破對官場的依賴,而形成一股獨立的創業力量,毋庸諱言,這種現象如今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
因此,需要通過不斷推進以市場需求、企業需求為導向落實“放管服”改革,簡政放權、公平監管、精準服務,打造親市場、親企業的公共服務型政府。習近平此次亦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光明磊落同企業交往,了解企業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涉企政策制定要多聽企業家意見和建議,同時要堅決防止權錢交易、商業賄賂等問題。
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則關乎營商環境,這也是近年從中央到地方積極改革的方向。中央曾發文明確三個“依法保護”,即保護企業家財產權、創新權益和自主經營權,未來還需要通過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實施好民法典和外商投資法等法律法規,依法平等保護國有、民營、外資等各種所有制企業產權和自主經營權,完善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
今年的情況更為特殊,疫情讓不少企業遭受損失,失去部分市場,需要先紓困再恢復活力。因此,當下應該突出問題導向,落實好紓困惠企政策,實實在在幫市場主體渡過難關。當前,不少企業面臨資金緊張、成本上升、需求萎縮等多重壓力,急需政策精準精準發力,確保各項措施直達基層、直接惠及市場主體。具體而言,需繼續減稅降費、減租降息,以及精準的貨幣政策有效緩解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為企業發展降壓減負。
習近平此次重點提及個體工商戶發展,強調要積極幫助個體工商戶解決租金、稅費、社保、融資等方面難題,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幫扶。的確,個體工商戶是疫情中受損較為嚴重的群體。
總體而言,未來中國經濟的復蘇有賴于市場主體的活力,上半年經濟雖然呈現快速恢復態勢,但挑戰依然嚴峻,要實現全年經濟社會主要發展目標,通過激發企業活力提振經濟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