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于疫情反復,以及地緣政治等問題的出現,可能存在的能源危機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
![]()
4月20日,在2022年博鰲論壇的《建立綠色氫能的供需關系》論壇上,博鰲亞洲論壇機構理事、FMG集團董事長安德魯·福瑞斯特表示,“疫情依然在蔓延,我們在能源方面也出現了一些危機和問題。但我們有機會,比如說‘再生能源’等能給我們帶來機會,氫能能做很多傳統能源做的事情。”
氫能,在北京綠色交易所看來也是至關重要。北京綠色交易所董事長王乃祥表示,氫能對實現“雙碳”目標和 “碳中和”目標意義重大。根據國際氫能源委員會預測,在實現凈零排放的情景下,2050年氫能在全球能源消費結構當中所占的比重將要達到22%,累計可以實現碳排放量80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占到全球實現巴黎協定1.5攝氏度減排情景所需4200億噸減排量的11%。
不過,王乃祥表示目前氫能仍需要突破投資瓶頸。根據國際氫能委員會預測,要實現凈零排放目標,氫能全產業鏈到2030年就需要有7000億美元的直接投資,包括制氫投資3千億美元、運輸分配投資2千億美元,以及氫能末端利用投資2千億美元。據公開資料,北京綠色交易所成立于2008年,年交易規模接近10萬億人民幣。2021年11月,國務院《關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推動北京綠色交易所在承擔全國自愿減排等碳交易市場的基礎上,建設成為面向全球的國家級綠色交易所。
對于氫能投資,業內人士更加有信心。遠景科技集團首席執行官張雷在會上表示,“氫能的意義、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稱之為‘新石油’。近期FMG公司和德國簽署了上百萬噸的氫能,以減輕德國對于俄羅斯天然氣和石油的依賴,大家就能看到氫能作為‘新石油’的角色已經登場。”
此外,張雷透露可再生能源成本正迅速下降,1公斤的氫氣價格約在10元人民幣左右,電解氫技術在生產綠氫方面非常高效低耗,氫能的大規模應用已經開始。張雷表示“綠色氫氣的成本如果以相同能源當量對比目前已經高漲的天然氣來講,氫能具備了成本的優越性。關鍵是怎么通過零碳產業園形態進行離網的氫能開發,這個技術非常關鍵。”業務合作上,去年格拉斯氣候峰會上,張雷和安德魯曾表示遠景和FMG公司在未來10年要一起開發實現1000萬噸的氫能。
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鄧建玲也表示,在中國可能有3萬億的氫能產值等待挖掘和開拓,綠氫產業的發展從便捷生產、運輸儲存、商業開發利用到今后的液氫產品,都會為發展零碳、低碳能源帶來巨大的機會。在構建以綠色低碳高效能源系統上,氫能具有特殊作用。電和氫的能源屬性互補,電非常難儲存,而氫能在儲存運輸過程中有獨到的優勢。
鄧建玲同時表示,建立綠色能源系統切忌不可操之過急,因為綠色低碳發展就忽視以煤等化石能源為主的基礎作用、保底作用和套接作用。在整個轉型過程當中,既做到綠色、低碳、高效和安全,同時又可以保證能源轉型過程中為合理的創新技術、創新發展、創新標準、創新銷售和營銷模式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 再生能源 新石油能源 建立綠色氫能的供需關系 博鰲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