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銅期貨價格連日來逐步走低。分析機構表示海外銅精礦供應增多,疊加美聯儲加息政策影響,銅價未來走勢偏空。
![]()
《證券日報》記者走訪了解到,銅價下行并未給從事電線電纜、五金制造、電氣設備的中小微用銅企業帶來立竿見影的利好。由于疫情反復、物流不暢,中小微用銅企業面臨購銷兩難、窩工停工的尷尬局面,迫切需要鐵路、公路、水路運輸及第三方物流企業給予普惠性物流支持。
銅價連續下行后市將轉淡
北京時間5月11日(以下同),倫敦金屬交易所報銅庫存增加8050噸,達到17.58萬噸。同日,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報美國基金持倉銅期貨凈多頭轉為凈空頭,結束了100多周基金持有凈多頭的格局。
東方財富CHOICE終端顯示,國內方面,滬銅期貨自4月20日較高點75000元/噸下行至5月11日的較低點71000元/噸附近,跌幅達到5.33%;國際方面,倫敦金屬交易所綜合銅03合約自4月20日較高點10500美元/噸下行至5月10日的較低點9200美元/噸,跌幅達到12.38%。
財信期貨投資服務中心負責人蘇斌分析道,“智利、秘魯、剛果銅精礦均有增產,僅有俄羅斯銅精礦有小幅度下跌。在國內下游用銅細分行業中,汽車零件、制冷家電、電子元件的銅需求均未修復,預計未來供求格局轉換,將出現輕微供過于求的局面。”他補充道,“美聯儲官員認為通脹依然嚴峻,繼續大幅加息的可能性較大。從庫存方面來看,海外銅庫存逐漸抬升,國內銅庫存將逐步得到補給,國際國內銅價或有進一步下行空間。”
疫情反復降價利好難兌現
銅價下行對從事電氣設備、家電玩具、五金制造的用銅小微企業本是利好,不僅可擴大在手訂單的利潤,更可減少未來采購成本。然而《證券日報》記者走訪長沙規模最大的南湖機電五金市場時卻看到另外一番景象。上游缺貨缺工,道路物流不暢,下游發貨困難等問題困擾著各細分行業中的中小微用銅企業。
從事電線電纜批發零售業務已有10多年的吳一高經營一家名為正旗電纜的門店。他說:“銅價每噸下跌4000元,一公里長的高壓高容電纜可為客戶節約1萬多元,下游施工單位進貨肯定會積極得多。但是問題是現在銅價下跌卻沒有貨,大家都只能干著急。我代理的30多個電線電纜品牌缺貨都很厲害。特別是江浙地區的中小電線電纜工廠普遍停工停產,疫情反復、物流不暢,上游廠家拿不到原料,招不到工人,我們也就進不到貨,接不了訂單。有的老客戶為了避免工程窩工停工,只能自己開車去江浙一帶的工廠里催工催貨。”
與他有相似經歷的還有來自浙江地區的五金批發零售門店老板呂保春,他也表示,“目前浙江五金廠開工沒有受到疫情的太大影響,但是物流確實不方便。銅配件和鐵、鋁等配件不同,產能集中在浙江江蘇兩地。但是現在多數司機不愿意接跨省公路零擔運輸的訂單,一趟貨的運費比平時增加300%,完全抵消了銅價下跌帶來的好處,我們也只能望銅興嘆。”
湖南吉祥電氣是一家生產小型變壓器的企業,銷售人員李東明說:“今年光伏產業景氣,我們陸續拿到不少光伏變壓器訂單。銅價每噸下降4000元,我們的小型變壓器一臺就可以節約2000元到3000元的成本,客戶也樂意多下單訂貨。但是,‘五一’節前就該送貨的變壓器現在還停在我們的庫房里,客戶沒有見到現貨就不肯驗收付全款。貨品積壓既占用資金,還可能造成經營風險。”
期待普惠物流打通銅鏈條
今年3月末以來,調研發現,吉林、廣東、上海等地新增病例突增,部分地域進行管控,對銅材料及銅制品的物流運輸和生產經營帶來一定的影響。銅產業下游線纜、漆包線等企業返款率低、產品銷售不暢、資金占用壓力大,加上終端行業需求走弱,銅產業鏈多數企業放假時間較往年同期延長,原料備庫不佳。
上海有色金屬網認為,疫情時間線拉長對國內銅消費造成明顯損傷。雖有銅價下行利好,但是全國銅消費預期不旺。
湖南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國際貿易系副教授王連芬對目前的情況表示憂慮,“中國是全球精煉銅消費量最大的國家,表觀消費量約為1200萬噸,占全球一半左右。中國銅消費以電力設備為主,建筑五金、汽車零件、制冷家電、電子元件緊隨其后。上述用銅行業在國民總產值中占比較大,海外金融機構亦以‘銅先生’代稱中國制造業用銅情況。中小微用銅企業是國內銅消費的主力軍,表觀估算約占65%的國內銅消費份額。他們當前面對‘有銅難買,有貨難賣’的用銅難題,也是中國制造業亟需破解的難題之一。”
她建議,“對于中小微用銅企業的難題,可考慮大力發展普惠性物流。在主動摸排同類企業、相似行業用銅物流需求的前提下,鼓勵中小微用銅企業自發將需求集中起來,通過拼箱拼單方式,與第三方物流對接。同時,鼓勵設置中小微用銅企業白名單,開通用銅企業集群的鐵路、公路、水路物流常態化綠色通道,幫助中小微用銅企業打通受疫情梗阻的銅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