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6日,國際油價繼續上漲,突破了120美元大關,市場預期全球油市供應問題仍將存在,自6月5日以來,布油和美油期貨均漲超2.3%,在每桶120美元附近波動,根據美國汽車協會數據,美國汽油價格再次更新歷史最高紀錄水平,達到每加侖4.81美元(1加侖約等于3.79升),相較去年1月,更是貴了一倍還要多,高盛研究顯示,美國原油期貨同比每增加10%,那么,就會讓美國CPI同比增加0.1%。
美國商務部在5月27日公布的數據顯示,4月PCE物價指數同比增長6.3%,是美聯儲設定目標的3倍還要多,而美國CPI更是連續兩個月超過8%,連續七六個月超過6%,雖然,美國通脹已經顯示將見頂回落。
雖然,美國通脹已經顯示將見頂回落,不過,仍接近40年以來的高位,因天然氣和食品價格在5月份開始迅速攀升也不排除通脹會突然再次回升的可能,美國勞工部將在6月10日公布5月CPI數據,市場預期仍將會在8%左右,這也意味著,美國此輪通脹要比1970年代那次更猛烈,而且加息幅度也應該更大才能平衡市場。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將于6月22日做半年度貨幣政策報告,預計美聯儲將在6月14日的貨幣政策會議上再次加息50個基點,且料將會暗示繼續加息以控制通脹,美聯儲最鷹派理事布拉德已經多次敦促決策者應迅速大幅加息至3.5%以遏制通脹激升,而美聯儲計劃到2022年底撤走萬億美元基礎流動性的縮表,分析認為這相當于進行兩至三次各加息25個基點的作用。自今年3月以來,美國已經加息75個基點。
要知道,當油價繼續攀升推動美國通脹維持上行或高位時,美聯儲就會失去救助自己不斷膨脹債務的能力,而這也是美聯儲在去年一直堅稱通脹是暫時性的背后原因之一,因為,他們很明白,一旦承認炙熱的通脹是長久問題后,到時,不得不進行激進式的加息以抑制通脹,但副作用是債務危機和經濟衰退就會降臨,更會讓以美國經濟陷入經濟增長動能失速的困境,所以,此時美聯儲應怎么辦?
答案很明顯,美國就會將萬億債務和高通脹風險轉嫁出去,美聯儲理事沃勒在6月4日發表講話為我們提供了注腳,他表示,“我們在制定政策時不會考慮對其他國家的溢出效應 ”,這意味著此輪美元加息周期對一些經濟結構單一和外儲和外儲短缺的脆弱市場的吸籌效應將會開始,這種走勢隨著美元流動性將“由澇轉旱”的退潮過程中會更顯著,甚至在部分脆弱市場將會出現“美元荒”,而這背后的邏輯其實也很簡單。
因為,當美聯儲擰開印鈔機的水龍頭開始放水和將利率維持在極低水平時,美元就會源源不斷地向世界各地輸出,但當美國開始收水時,這些放出去的水不但需要加以回流,反而更需要水漲船高(收取鑄幣稅),這幾乎成為美元持續切換貨幣政策以轉嫁自身風險的主要目的之一。
此時,那些外債高企(大多以借入美元為主)、外儲薄弱及高通脹威脅的經濟體將會不斷陷入美元融資成本變貴及市場上的美元回流美國的模式,而縱觀金融市場史,這也是美國精心炮制收割這些市場投資者財富的過程。
緊接著,彭博社在稍早前援引的一份最新報告指出,土耳其、阿根廷、智利、馬拉維、斯里蘭卡、黎巴嫩、巴西、捷克、巴基斯坦這9個金融市場比較脆弱的國家可能會由于外部債務高企和外儲短缺而面臨美元荒困境,陷入貨幣嚴重貶值與債務危機的波動模式,而近段時間馬拉維和斯里蘭卡的外儲告急和匯率暴跌更意味著此輪美元加息周期對這些市場的吸籌效應已經開始。
歷史數據表明,土耳其、阿根廷以及智利每次在美國收縮貨幣政策時,他們一般也都會出現股債匯的市場危機,所以,接下去出現困境的機會也會大一些。
而正是在這些環境下,多數市場參與者認為,大量敏銳的國際資金的投資風向已經出現轉向,早已開始布局做多人民幣和人民幣資產市場,最新的數據正在反饋這個變化。
6月6日,中國市場出現漲勢如虹,股市、匯市和商品市場持續拉升,人民幣王者歸來,人民幣匯率兌美元升破6.64,在岸人民幣匯率創近一個月新高,而在過去的兩周,離岸人民幣也呈現持續上漲態勢,在此期間,人民幣累計升值幅度超過2000點,因中國經濟一直保持了人民幣的價值及市場經濟的韌性和活力,這些將吸引國際投資者將資金投入安全資產的人民幣市場中,人民幣資產或將成為避風港。
瑞銀分析師在6月5日發表的報告中稱,考慮到中國經濟的基本面穩健、消費及供應鏈優勢,全球經濟區域化和美聯儲加息反而有利于人民幣呈現一定雙向波動彈性,從而產生對人民幣和人民幣資產的需求,而此時人民幣資產市場的估值優勢得以顯現,這是吸引外資的核心因素,預期此將吸引萬億美元的資金在未來五年內持續涌入中國市場,同時,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人民幣資產投資回報穩定,也會繼續吸引國際投資者來中國投資。
另外,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創始人達利歐Ray Dalio在5月25日參加達沃斯年會時也對投資者發出建議,他表示,在美國通脹嚴重影響風險金融資產實際回報的時期,最好選擇房地產、黃金及具有收益回報穩定的貨幣類資產。
關鍵詞: 國際油價 通貨膨脹 債務危機 美國面臨40年最大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