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股走勢越來越獨立。
6月24日,A股市場全面收紅,其中滬指漲0.89%,以3349.75點報收,逼近本輪反彈高點3358點;而深成指和創業板指則雙雙刷新反彈新高,分別錄得1.37%和2.33%的漲幅。
這距離其4月底展開獨立性行情已經持續將近兩個月。通聯數據Datayes!的統計顯示,A股自4月27日探底2863點(以滬指為例)成功后展開反彈行情,至6月24日的3358點,兩個月內大漲495點,總市值亦從779206億元漲至926881億元,增加了147675億元。
期間,全球主要股指則跌聲一片,道瓊斯指數跌1740點或5.24%,歐洲斯托克50指數跌188點或5.10%。與此同時,國內工業商品價格亦普遍走軟,文華指數從220.89點跌至201.93點,跌幅更是高達8.60%。
全球主要股指和國內商品期貨的聯袂下跌,這越發襯托出A股這兩個月近500點漲升行情的獨立性與含金量。
“孤勇”行情的背后邏輯
6月24日,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在接受經濟觀察網記者采訪時指出,4月底以來美股延續弱勢調整,而A股開始上演絕地反擊行情,尤其是6月第2周在美股劇烈下跌10%以上引發全球股市跟隨下跌的同期,A股反之逆勢上漲取得了驚艷表現。
此前習慣于扮演“跟跌不跟漲”角色的A股市場,為何卻于4月底以來持續獨立上漲?這種“孤勇者”行情的背后,究竟有著怎樣的邏輯?
“這種獨立行情背后最核心的原因在于,無論是下半年經濟形勢展望還是宏觀政策穩增長呵護,中國對比美國而言都有較為顯著的相對優勢,這意味著A股相對美股而言有更相應配置價值,帶動海外資金持續流入,同時也提振了A股信心”,李湛認為。 他進一步指出,要解讀這種獨立性行情背后的邏輯,可從中美兩國的經濟基本面以及未來政策走向進行分析。
“首先,美國下半年經濟展望或逐步走弱,甚至屢屢引發擔憂,而中國下半年經濟展望將從疫情中快速強勁修復”。李湛表示,在美國上半年經濟增長強勁的情況下,6月前后世界主要權威機構仍在紛紛大幅下調美國增長預期,聯合國、世界銀行、OECD幾乎一致將2022年美國經濟增長預期從年初的3.7%調降至2.5%左右,調降幅度達到了1.2個百分點,這意味著美國經濟下半年將面臨壓力巨大的“困境與泥潭”。
反觀中國,在二季度因疫情沖擊下經濟觸底后,隨著疫情逐步平緩、經濟動能自然復蘇外,前期釋放的諸多穩增長措施也將顯現拉動效果,合力帶動中國下半年經濟增長并可能迎來強勁修復,目前市場共識是下半年經濟增長有望在5%以上,這相對上半年3%左右將出現明顯提升。
“其次,美國下半年宏觀政策仍將繼續大幅收緊,而中國下半年宏觀政策或仍將維持寬松”,李湛指出,美國嚴峻高企的全面通脹形勢決定了其下半年諸多政策仍將圍繞“抑通脹”,其中對經濟和市場影響尤其巨大的美聯儲貨幣政策也將繼續保持大力度的緊縮,甚至力度仍將加大,下半年仍會出現數次美聯儲加息。在量寬結束、總資產縮表、大幅加息的共振下,下半年美國貨幣政策收縮力度之大,歷史罕見。
同樣反觀中國,在“努力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的指引下,決策層不斷確認繼續加大宏觀政策調節力度,這意味著下半年宏觀政策將繼續圍繞“穩增長”展開,因此政策仍將是寬松積極的環境,增量性政策可期。下半年美國政策“抑通脹”VS中國政策“穩增長”,優勢立顯。
而諾安基金的基金經理蔡宇濱亦從貨幣政策和基本面入手分析,但更強調資金避風港作用。他對記者表示,回顧歷史,A股短期獨立于全球市場上漲并非很罕見,而實際上今年上半年A股市場和全球市場均出現明顯調整,也承受了基本面與估值下行的雙重壓力。
“從短期來看,A股4月底開始獨立行情的邏輯可能來自于兩方面,一是我國實施了獨立的貨幣政策。在海外應對高通脹被迫加息的同時,我們實施了寬松的貨幣政策和經濟刺激政策,在全球市場中具有相對優勢,成為資金避風港”。
蔡宇濱表示,第二個方面則是我國經濟基本面的獨特節奏,“今年3—4月我國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出現了局部地區的封控,在解封后經濟逐步恢復,而海外市場則面臨經濟增長從高點回落的風險”。
來自私募圈的時代伯樂副總裁史松坡則認為,這波獨立性行情其實可以拆分成兩部分,一是中國A股的觸底回升,二是以美股為代表的外圍股市普遍下跌。
“首先,這種獨立行情是大盤在階段性見底之后的回升,是A股估值的修復”,史松坡表示,A股漲升行情背后的邏輯就是今年以來影響市場的利空因素得到邊際改善或者證偽。
他指出,今年3月份A股、港股和中概股之所以出現恐慌性殺跌行情,是因為其時市場被四大利空籠罩:一是俄烏戰爭動搖持有中國資產的信心;二是美國通貨膨脹高企,疊加俄烏戰爭加劇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的暴漲,導致加息成為必然選擇,美元必然從新興市場回流;三是市場擔心美國對中國科技企業的進一步限制和打擊;四是疫情反復導致對中國經濟衰退的擔憂加劇。
他進一步指出,現在回頭看,上述四大利空或被證偽,或已得到邊際改善:“雖然短期海外宏觀因素仍較為不利,但A股走勢核心要素仍在于內部。目前,國內穩增長政策正不斷加碼,尤其4月29日高層會議明確堅持5.5%左右的經濟增速目標不動搖,貨幣政策方面也多次降準降息,刺激消費,投資者信心進一步增強”。
至于以美股為代表的外圍股市普遍下跌,史松坡認為,美國經濟目前處在滯脹階段,40年來最高的通脹率刺激美國持續加息,而利率水平的上升影響美國股票勢必會殺估值,同時滯漲之后的經濟下行也會導致企業盈利大幅下降。另外,在經歷了一輪長期牛市之后,美股目前的估值較高,本身也有調整要求。
獨立行情還能走多遠
那么,目前A股這種獨立漲升行情能夠持續多久呢?
國海證券的投資顧問李文華認為,雖然A股自身所處的經濟周期背景不同和估值位置更優,使得其在美股明顯下跌時震蕩走強,但并不能就此認為A股會就此進入牛市:“A股雖然與美股產生了脫敏現象,但未來一段時間,行情進入震蕩期的可能性更大。因為短期數據雖然好轉,但壓制因素仍存”。
史松坡基本認同這一判斷,他向記者指出,目前3月份大跌以來市場的修復已基本完成,但持續上升的動力不足,同時影響A股的利空因素雖然部分改善,但還未完全消除,“在未來重新回到3500點時,行情進入震蕩期的可能性會大一些”。
而蔡宇濱的觀點較為悲觀,他認為,如果下半年海外市場持續調整,A股或仍存下行可能。
相對而言,李湛的觀點最為樂觀。他對記者表示,“這波A股獨立性行情背后的核心支撐,一是中國下半年經濟展望預期的相對優勢,二是宏觀政策環境的相對優勢。隨著上述兩種優勢的預期不斷強化,A股的獨立性行情也有望延續”。
當然,他認為,有兩方面因素也還是需要關注:“一是美國經濟是否出現很強的韌性,從而改變投資者對美國下半年經濟的悲觀預期;二是美國宏觀政策是否對全面通脹壓力起到很好的抑制效果,如果美國CPI快速下行,這也會緩和投資者對下半年美國政策緊縮程度的預期”。
對A股市場后市走勢比較樂觀的還有長江證券策略研究團隊。他們在最新發布的2022年A股中期策略報告中指出,中美經濟和貨幣周期持續錯位,使得市場可能見證一輪少見的中美股市脫鉤。
“下半年A股市場的關鍵在于確認經濟周期的位置,以及貨幣流動性的狀態,我們認為二者對A股均是有利的。”該研究團隊表示,從歷史來看,充裕的貨幣流動性幾乎必然帶來資產價格的上漲,實物資產、金融資產、房地產三者必有其一。
“目前來看,權益資產上漲邏輯最順,我們預期中國經濟和企業盈利幾乎確定性地將于三季度深V反彈,全年利潤增速3%,交易‘環比修復’而非‘同比仍弱’是基本面的主要邏輯”。該團隊稱,根據其測算,A股估值仍有10%以上的反彈空間。
投資者如何應對下半年
無論獨立性漲升行情能否持續下去,隨著6月底臨近,投資者該以何種投資策略應對2022年的A股下半場呢?
“A股下半年或有望形成震蕩上行、中樞抬升的行情”。李湛表示,主要原因在于兩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支撐來自于基本面改善,體現為經濟快速復蘇下帶來的上市公司盈利修復,同時疊加去年下半年盈利低基數效應,下半年上市公司整體盈利增速將由負轉正,并可能取得高增速;此外,“穩增長”政策繼續加碼發力、促進經濟復蘇彈性,也是A股震蕩上行的重要支撐。
談及配置機會,李湛認為,可以關注兩條主線: 第一條主線是當前高景氣延續、未來前景空間廣闊疊加政策密集支撐下的成長科技板塊,包括新能源車鏈條(上游鋰資源、中游新電池制造、下游整車等),新能源鏈條(風電、光伏、儲能等),電子半導體(上游材料和設備、中游設計制造封測、第三代半導體等),以及軍工、互聯網; 第二條主線是有望迎來景氣反轉的地產鏈條,包括上游玻璃、鋼鐵、水泥建材等滯漲板塊,中游房地產開發商和地產服務,下游汽車、家電、家居等。
蔡宇濱則向記者指出,下半年,在經濟企穩之前,主線依然會像上半年一樣圍繞穩經濟政策的方向展開,“這些方向除了地產基建、汽車消費與新能源外,還可能包括數字經濟投資、線下消費刺激等方面”。
“此外,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長賽道的制造業和消費龍頭企業在合適的估值下依然是非常好的投資標的,或將會享受成本下降和市場份額上升的紅利”,蔡宇濱說。
而史松坡則強調,從目前情況來看,主流資金已有調倉換股跡象,因此對于下半年的投資策略有“兩建議”和“一警惕”。
“第一個建議是,可持續關注新能源等高景氣賽道,去年年底以來,新能源不斷回撤,近期開始超跌反彈”。史松坡表示,展望后市,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材料、光伏、鋰電、氫能、儲能等空間非常大。
“而第二個建議,則是關注消費板塊。由于近期各種穩增長,促消費政策的落地以及疫情被基本控制,消費板塊具備改善預期,可能會迎來估值的修復”。
此外,史松坡亦提醒稱,目前市場資金出現了高低位的切換,煤炭石油天然氣板塊普遍到達高位,可能會出現殺跌。
如此總而言之,下半年市場的關注點將呈現三條主線:穩增長、疫后復蘇、高景氣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