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續了上半年的凌厲走勢,美元指數繼續以強勢姿態進入下半年。
數據顯示,今年年初至7月21日,美元指數已累計上漲近13%,創20年新高;從去年5月低點至今,美元指數上漲近20%。
從過去幾十年來看,中信建投分析師王彥青表示,美元的幾輪周期都與全球經濟金融動蕩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
伴隨著歐央行開始加息,美元強勢周期還將持續多久?
誰支撐了強勢美元
自 2021年5月25日,美元指數達到階段性低點 89.6,至今已一路上行。進入2022年,美元走勢更為強勢。
4月份以來,全球外匯市場大幅震蕩,美元指數快速上行,2022年4月8日,美元指數最高報100.19,美元指數11日再次突破100關口。4月28日,美元指數突破103.4,創 2003年以來新高,引發市場的關注。此后一路上行,7月14日,美元指數一度飆升至109!美元強勢下,對非美貨幣普遍大幅升值,日元、歐元、人民幣均現快速貶值。
美聯儲的激進加息、美國金融市場相對的避險吸引力等因素共同將美元指數推上高位。據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分析,2020年以來,美元指數的走勢受美歐疫情演繹的影響;今年2月以來,俄烏沖突觸發了美元指數的新一輪上漲。
趙偉認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美歐在幾輪疫情中出現了時間錯位與程度差異,疫情不同的演繹形勢影響了市場預期的變動,進而影響了歐元兌美元的匯率走勢。2021年5月以來,美歐疫情再度分化,驅動了本輪美元指數的上漲。今年2月以來,隨著歐洲新冠確診人數的快速下滑,美歐疫情開始呈現收斂態勢;但在俄烏沖突的接棒下,歐元兌美元仍跌跌不休。
近期國際局勢的不確定性再次推動美元指數走強。進入7月,美元在非美國家風險事件和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加劇的推動下繼續上漲:7月11日,英國首相鮑里斯此前宣布辭職,以及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遭槍擊身亡等風險事件,使得美元避險屬性受到追捧,美元上漲;7月13日公布的美國6月CPI已升至9.1%,市場預期美聯儲下一次加息將至少為75個基點,甚至不排除加息100個基點,強勢加息預期支撐美元進一步上漲。
在7月14日,美元指數在上觸109.290,破109關口,達到自2002年9月中旬以來的高點,其他主要非美貨幣紛紛收跌。不過,在此后幾天,美元指數有所回落,同時美元對歐元、日元等非美貨幣也有所貶值。7月22日,美元指數盤中最低報106.54;歐元兌美元報1.0140;而離岸人民幣(CNH)兌美元報6.7806。
波及全球
“美元上半年不斷地走強,確實給市場上面造成了很多的壓力。股債雙跌,還有匯率(除美元之外)。”瑞銀財富管理亞太區投資總監及宏觀經濟主管胡一帆表示。
美元指數作為一籃子貨幣指數,反映的是美元與其他貨幣比價的綜合情況。在美元指數構成中,非美貨幣中,歐元權重為 57.6%,日元13.6%,英鎊11.9%,加拿大元9.1%,瑞典克朗4.2%,瑞士法郎3.6%。
美元走強導致多國貨幣兌美元跌至多年低點,據不完全統計,歐元兌美元一度跌至20年低點;日元兌美元一度跌至24年低點。
國家外匯管理局外匯研究中心發布一份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通脹壓力下美聯儲貨幣政策加速收緊,美元指數強勢上漲,連創20年來新高,美元指數上半年升值9.1%。
根據美聯儲公布的美元指數,上半年美元對主要貿易伙伴國貨幣升值5%,其中對發達國家貨幣升值7.2%,對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升值2.9%。非美貨幣整體偏弱,其中發達國家貨幣相對新興市場國家貨幣更弱。日元兌美元貶值超15%,歐元兌美元貶值超8%。
隨著美元升值,為防止本幣貶值,許多國家跟進收緊貨幣政策。安聯首席經濟學家埃利安曾撰文指出,美元匯率升至20年來的高點,給全球經濟帶來風險,其中之一就是發展中國家的進口價格上漲。
從理論上講,美元升值應有助于全球經濟的調整,因為這有助于提振較弱國家的出口,同時通過降低進口成本,幫助降低美國的通脹。埃利安表示,但在目前的情況下,無論是對已經不穩定的全球經濟,還是對動蕩的金融市場,美元快速升值都存在風險。
埃利安認為,發展中國家面臨的風險尤其嚴重,這些國家已經在能源、糧食和債務等問題上面臨危機。對其中大多數國家來說,美元升值意味著進口價格上漲,償債成本上升,金融不穩定的風險加大。這給那些因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破壞而在資源和政策應對方面已經吃緊的國家帶來了進一步的壓力。
同時,美元上漲意味著大宗商品價格變得更昂貴,美元走強也令大宗商品承壓。其中,最具金融屬性的黃金價格進入7月后大幅下跌,7月20日,現貨黃金價格在盤中跌破1700美元/盎司關口,創下2021年3月以來最低位1689美元/盎司。
歷次美元強勢周期
“在金本位制讓渡于美元本位制后的近五十余年間里,美元的幾輪周期都與全球經濟金融動蕩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表明美元的大幅波動對全球其他的金融市場會造成巨大的影響。”中信建投分析師王彥青表示,從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美元主要經歷了3輪大的經濟周期,分別為:1980-1990年之間;1996年-2006年之間以及2012年至今。
在周期中,美元一般經歷從強勢到貶值的過程。首輪美元周期中,王彥青分析,在1980年到1985年之間,為了擺脫滯漲局面,美聯儲開始 收緊美國的貨幣政策,也將美元推向了強勢時代。
然而,同期全球金融市場卻動蕩不斷,最為有名的是拉美債務危機。盡管外債過高是爆發拉美危機的內在因素,但早前弱勢美元導致的資金源源涌入與美元強勢回歸后資金的大舉撤出無疑是其危機的加速器。自此,拉美陷入了著名的“失去的十年”。
而且,隨著美元的快速升值,美國經濟內部同樣出現了一定的問題,美國財政赤字劇增,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美國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以改善美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狀況。
第二輪美元周期在 1996年-2006年之間。從1996年開始,美元指數重回上漲周期。主要的推動力是美國互聯網經濟的爆發吸引大量資金重新流回美元,參與直接投資或者證券買賣。
對于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雖然美元的整體波幅不大,王彥青表示,其走勢也具有比較明顯的特征:在2007年,金融危機初期只是對美國的銀行業產生一定的影響,風險在美國內部,美元指數下跌。但是隨著美國的金融危機逐漸傳導至全球,全球金融市場快速下跌,甚至出現了流動性危機,在此背景下,美元指數上漲。而隨著金融危機的消退,全球經濟復蘇,美國沿襲寬松的貨幣政策,美元指數回吐前期漲幅。“總體來看,美元作為全球的結算貨幣,擁有最高的信用等級,而美國作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也具有最強的經濟韌性(目前這種韌性正在逐漸衰弱),因而,在面臨金融危機或者當美國經濟領先全球時,全球資金往往會回流美國,造成美元走強,反之則美元走弱。“王彥青表示。
美元持續創新高?
7月21日,歐洲中央銀行召開貨幣政策會議,決定將歐元區三大關鍵利率上調50個基點,以確保歐元區中期通脹率低于2%的目標。這是歐洲央行自2011年以來首次加息。
歐洲中央銀行加息幅度超出市場預期,歐元對美元有所上漲,美元指數在 7月 21日回落,收于106.9100。
歐央行強勢加息能否止住強勢美元的步伐?對于未來美元的走勢,市場有不同的看法。
“美元指數維持高位,但繼續上行空間有限。”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的《全球經濟金融展望報告》稱。中國銀行研究院認為,全球經濟疲弱,美聯儲貨幣政策加快緊縮,美元指數將維持相對高位。但是,隨著美國國內“滯脹”風險增大,以及歐元區退出負利率,美元指數將承壓。歐元匯率將企穩回升。歐洲央行逐步取消購債并啟動加息進程,將對歐元匯率形成支撐。俄烏沖突具有不確定性,歐元區內部成員國復蘇分化,可能帶來一定的擾動。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多次聲稱,在通脹下降前不會停止加息。美聯儲政策制定者也暗示,他們可能會在7月26-27日的會議上堅持加息75個基點,然而在6月份通脹數據高于預期之后,市場預計美聯儲可能有更大幅度的加息,不排除在7月份有加息100個基點的可能性。
瑞士百達資產管理首席策略師盧伯樂(Luca Paolini)表示,在貨幣中,美元正在接近其認為的估值峰值。但美元命運轉折的關鍵先決條件,即美國通膨壓力的緩解,尚未完全實現。
胡一帆認為,下半年美元繼續保持走強,可能相對其它國家的貨幣會略有升值,但基本上保持穩定。第一,其它國家也是跟著美元在加息或者在收緊貨幣的政策。第二,美聯儲比之前預計更為激進。總體而言,美元保持強勢,但是升值空間有限。
“美元指數見頂回落或需等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中信證券研究院在7月22日發布報告表示,近期歐央行啟動加息周期的預期階段性推升歐元兌美元匯率走高,但是考慮到歐元區基本面較難承受類似美聯儲般持續加息操作,中期利差因素及避險情緒仍可能推動美元指數走高。
中信證券研究院認為,美元指數的見頂回落需要等待:美國失業率見底回升;歐洲經濟危機有效化解,包括能源危機、流動性危機和經濟危機,預計時點要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初。
也有市場觀點認為,美元何時見頂取決于美聯儲緊縮何時結束,而不只是降息。換言之,或是美聯儲結束縮表與開始新一輪放水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