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趣的商業使命早已結束,關閉網站公告發出后,還是引發了一波“回憶殺”。近日,易趣在官網發布公告將于8月12日零點關閉網站,正式停止運營。不少消費者說,人生第一筆網購就是從易趣開始的。
自7月12日發布公告起30日內,易趣還將保留余額退回功能,并開通郵箱解答用戶賬戶余額退回問題。8月12日零點后易趣網站將關閉所有商品、商鋪交易功能,用戶注冊、登錄、充值功能也將同時關閉,關閉網站服務器。
模仿eBay模式,易趣是中國首家C2C電商平臺。2003年易趣在C2C電商市場份額達到72.4%(數據來自艾瑞咨詢)。2002年3月和2003年6月e-Bay兩次累計花費1.8億美金拿下易趣全資控股權。2003年淘寶網剛成立。
兩年后,易趣在與淘寶的市場爭奪中敗下陣來。2005年淘寶網市場份額達到70%以上。而易趣的市場份額再也沒回去過。知名互聯網評論人Keso(本名洪波)對經濟觀察報表示,跟淘寶的競爭失敗之后,易趣這家公司的使命基本終結了。
但是要分析易趣為什么失敗,洪波認為可以寫30萬字。易趣與淘寶的競爭是電商歷史上重要的節選。從被資本看好,到被收購、被“賤賣”,易趣也給天才型創業者邵亦波留下了遺憾。日后,成為經緯中國合伙人后,邵亦波參與投資的項目往往都重度參與。
易趣這個案例身上,有外資公司本土化困難的蹤影,也有商戰往事,決策失誤的致命問題。回望易趣逐漸沒落的十幾年,又是中國電商高速發展的十幾年。
昔日最大C2C電商平臺
1999年8月,邵亦波和譚海音創立了易趣,上海的一個兩居室民居就是易趣公司辦公室,當時兩位創始人也是易趣僅有的員工。
過往報道中,易趣創始人兼首任CEO邵亦波身上,有天才型創業者的標簽。
邵亦波生于1973年,4歲接觸數學,在身為數學老師的父親嚴格訓練下,后來邵亦波能在12秒內把52張撲克牌數字加起來得出一個總數。中學時代,邵亦波拿了十多次全國數學競賽一等獎,高二獲得哈佛大學全額獎學金機會。他17歲到美國求學,之后獲得哈佛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士,并以優等學位榮譽獎學員身份畢業。在咨詢公司波士頓工作兩年后,邵亦波又重回哈佛大學讀MBA,1999年25歲的邵亦波和哈佛商學院的同學譚海音回國創辦易趣網。
易趣的交易模式,模仿了當時全球最大的電商網站eBay,賣東西采取拍賣形式,是個人賣個人買的C2C模式。1999年11月,成立三個月的易趣獲得了第一輪65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由G.H.Witney、Asianetch、OrchidAsian聯合投資。
2000年1月,易趣網的注冊用戶超過10萬人,同年10月,易趣用戶超過300萬人。不少消費者說,人生第一筆網購就是從易趣網開始,那個時候網購還需要到銀行匯款。
一位曾經的易趣用戶告訴經濟觀察報,用易趣購物的時候還沒有淘寶,“當時不是特別信任網購,易趣購買東西選擇的還是同城當面交易。那個時候郵寄也不快,沒有順豐和四通一達,就只有郵政。”
這位曾經的易趣用戶提到,當時自己還在上大學,那時候網購規模不大,周圍很少人通過網絡購物,當時還有不少人通過寫信交流。“大家還會偶爾寫信,也能打電話或者通過QQ聊天,但是普及度遠不及現在。”
2000年前后,中國出現了第一批電商公司。在易趣網創辦的同一年,馬云創立了主打B2B模式的阿里巴巴,王峻濤創辦了主打B2C模式的8848。2000年雷軍創辦了卓越網。不過除了阿里巴巴,8848和卓越網真正占據市場的時間不長。
隨著創始人的離去,這些電商網站都沒能走到最后。在控股權被投資方掌握后,8848創始人王峻濤在2001年8月離開,沒過幾年公司解散。2004年,雷軍7500萬美元將卓越網賣給亞馬遜,2019年亞馬遜退出中國。
2003年,面臨家庭變故的邵亦波選擇賣掉易趣與家人移居美國。當年6月,eBay1.5億美元收購易趣的67%股權,加上之前的持股,易趣成為eBay全資子公司,并更名為eBay易趣。此前2002年3月,eBay已為易趣注資3000萬美元,獲得了33%的股權。到2003年易趣已經占據中國C2C電商市場72.4%的市場份額。
2005年1月,eBay易趣注冊用戶突破1000萬。不過這個時候易趣的市場僅剩26.7%。被eBay收購并不是易趣的終點,后來易趣又被轉手給TOM集團,直到后面被放棄。
eBay易趣敗退
2003年5月,淘寶網正式上線。此后淘寶網與eBay展開了激烈的廝殺。
當時eBay花費2000萬美元,與新浪、搜狐和網易簽署排他性協議,讓淘寶網無法在幾大門戶網站做廣告。淘寶網開始通過數以千萬計的個人網站做廣告。“當時淘寶從正常的渠道獲得流量很困難,門戶被eBay給壟斷了。淘寶網只能通過‘螞蟻雄兵’方式獲取流量,支持了很多不太上得了臺面的流量。”洪波說。
一位接觸過易趣核心員工的TOM集團前員工告訴經濟觀察報,雙方競爭市場的時候,在易趣的線下營銷推廣會中,常常會混入一些淘寶的人,每次開完會,這些易趣商戶都會收到淘寶網的名片,很多人被挖去。
2004年,淘寶僅用一年時間注冊會員就達到了300萬人,單日成交額則達到了900萬元。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05年中國電子商務調研報告》顯示,C2C市場淘寶以72.4%的份額成為市場第一,eBay易趣的市場份額縮水至26.7%。
易趣最終敗下陣來,一個明顯的原因是易趣采用收費模式,而淘寶則推出免費模式,并打出“三年不收費”口號。
洪波告訴經濟觀察報,收費只是其中一個原因。“收費不是那么關鍵,其實還是有很多的其它的原因,當時易趣被美國eBay收購后,跟ebay進行了整合,整個系統的權限轉移到了美國總部,以至于它在本地市場的一些產品決策,沒有辦法及時響應。這讓eBay易趣在競爭當中處于非常不利的位置。”
2004年6月易趣與eBay進行平臺整合,與eBay采用一個系統,易趣服務器也轉移美國。這被認為是一個重大失誤,后續導致其本土化運營一直跟不上。
洪波表示,中美的用戶習慣有很大的區別,完全按照美國eBay的系統,易趣國內的賣家和買家都很不習慣。本地化產品運營上,在跟淘寶的比拼當中,易趣劣勢明顯。
就當時的市場環境來看,洪波認為,馬云看到的更加長遠一些,“首先他認為電商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當時已經有的市場規模就完全可以忽略,無論易趣拿了多少的市場份額,這個份額在未來是可以忽略的,未來新起來的市場規模,要遠遠大過當時已有的市場規模。”
“當時的贏家根本不是一個真正的贏家,這就意味著你要為未來去做投入。但是易趣被收購之后,它的投入就受到總部的制約,它無法像阿里巴巴一樣可以三年不賺錢。阿里的投入決心擺在那里,易趣是沒有辦法真正去抗衡的。”洪波說。
“回過頭去看的話,eBay的收購只是毀掉了易趣,并沒有帶來任何好處。”洪波表示。
之后邵亦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當時認為易趣賣給eBay會成長得更好。eBay易趣本土化失敗,易趣創始人邵亦波五味雜陳。邵亦波曾發博稱,“2003年底由于家庭原因搬去美國,遙觀易趣。焦急、生氣、傷感、心痛。”
2017年邵亦波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2005年他曾計劃聯合一個財團從eBay手中把易趣買回來,建議eBay將易趣從國際業務中剝離出來,更加注重本土化運營,但是遭到eBay拒絕。邵亦波還提及,易趣與淘寶競爭還敗在最關鍵的一局——支付,2004年支付寶推出后易趣沒有跟上,后面再重新做支付已經落后太多。
2008年成為經緯中國創始合伙人后,邵亦波對被投企業都會重度參與,他在投資的寶寶樹還擔任聯合創始人。他還投出了獵聘網、找鋼網、分期樂等項目。
eBay收購易趣后,管理層也換過多任,邵亦波走后由原易趣CFO鄭錫貴擔任易趣COO,之后原微軟中國CMO吳世雄接任過易趣CEO,后來易趣CEO則換成貝寶中國總經理廖光宇。
易趣消亡,電商興起
淘寶的崛起,易趣市場份額被進一步壓縮。收購易趣三年后,沒有保住市場份額的eBay選擇放手。
2006年12月,eBay與TOM在線宣布共同組建一家合資公司,eBay和TOM在線分別持股49%和51%。eBay將子公司易趣納入合資公司,而TOM在線投入本土管理經驗、技術及品牌。
雖然TOM在線占股更多,但是eBay出資更多,合資公司中eBay投入4000萬美元,TOM在線投入2000萬美元。
不過eBay易趣海外業務、貝寶(PayPal)和客齊集等業務未并入合資公司。
針對這個合資舉動馬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這個案子很古怪。“對淘寶來講,已經不存在任何危險了,從2005年就不再有危險了。”馬云說。
eBay收購易趣后虧了不少錢,TOM在線CEO王雷雷當時提及,預計需要三年時間扭虧為盈,稱三到六個月跑通盈利模型。王雷雷被外界公認執行能力強,TOM接手易趣依然受到外界的看好,“馬云和王雷雷,誰更有可能成為未來中國電子商務的老大?”當時也有這樣的發問。
不過2008年9月,王雷雷辭去TOM在線CEO兼董事以及TOM易趣董事職務。2007年TOM集團整體出現虧損,虧損2.97億港元,其中易趣給集團帶來了1億港元虧損。但是市場份額卻一直沒有起來。
2008年易趣推出海外代購服務,據TOM集團財報披露,該業務開通半年來每月成交量以3-5倍速度增長。
前述TOM集團前員工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后續易趣核心的員工大多被分配到2009年TOM集團與中國郵政合作成立的電商公司郵樂網,要么離職。“之后易趣基本被TOM集團放棄,僅僅保留易趣這個品牌,2014年左右基本不再維護網站。”
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12年二季度,C2C網購市場淘寶以95%的份額處于絕對領先,易趣的份額僅剩0.01%。
2011年阿里巴巴宣布,將公司分拆為三個獨立公司,包括沿襲原C2C業務的淘寶網,平臺型B2C電子商務服務商淘寶商城,以及一站式購物搜索引擎一淘網。此后阿里巴巴又逐步成為B2C電商老大。而上線23年的易趣網,最后一點痕跡將在2022年8月12消失。
天眼查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共注冊515萬家電商相關企業,在2000年這一數字是1萬家。2000年到2008年電商相關企業數量增速平緩,之后一直保持較快增速,在2015年達到頂峰,2016年至2018年電商企業數增速下滑,2018年后又迎來一個快速增長期。隨著注冊公司越來越多,電商領域注銷的公司在2021年也達到了75萬家。
洪波表示,電商帶來的很多東西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比方說技術驅動、數據驅動、用戶體驗至上等等。“這些原來由電商帶來的東西慢慢的成為所有商業的標配,就不再有純粹的電商,或者說純粹電商慢慢的就成為整個商業的一部分。今天電商對于整個的商業的滲透比過去更深更廣,更加不太容易被大家所看到。”
關鍵詞: 易趣關站 電商平臺 中國首家C2C電商平臺 賬戶余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