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節后,權益類新基發行有所升溫。
本周(9月13日至9月16日)僅4個交易日就將有包括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廣發基金、富國基金等多家公募機構旗下共計22只新基金發行。
具體來看,在這22只新基金中,權益類基金達15只(包括偏股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占比近七成,達到68.19%,債券型基金4只,還有1只REITS和1只FOF。
從發行結構上來看,此前債券型基金在新發基金中占據比較優勢,而從本周預計的發行情況來看,權益類基金反超成為主力發行類型。
華南一位券商系公募基金產品部人士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今年以來權益市場波動加大,可以看到,很多基金公司今年新發的權益產品都是在“保成立”規模的邊緣成立起來的,所以部分基金公司對于今年權益市場發行新基金的意愿并不強烈。
那么為何要在此時點發行產品,究其原因,該人士分析表示,或是源于“囤批文”所致。
記者發現,近期即將發行的部分權益基金確實存在產品批文快到期的情況。
例如,平安價值領航混合基金于今年1月20日顯示被接收材料,3月14日拿到批文,而根據《證券投資基金法》規定,基金管理人應當自收到準予注冊文件之日起6個月內進行基金募集。
也就是說,平安價值領航混合基金需要最晚于9月13日開始基金募集,而該基金正是于9月13日啟動認購。
不僅僅是平安價值領航混合,長安行業成長混合、興銀成長精選混合、弘毅遠方汽車產業升級混合3只產品均面臨此問題,上述基金分別于今年3月14日、3月16日、3月16日獲批,亦都是趕在批文到期前的9月13日、9月15日和9月15日開始募集。
記者統計發現,在15只本周即將發行的權益基金中,有5只產品存在批文快到期的情況,占比超30%。
“這說明并非權益市場發行回暖,而是部分基金公司此前布局的‘春季躁動’未能實現,目前面臨即便市場發行情況不好又不能不發的局面。”北京一位基金評價人士表示。
事實上,年內公募發行市場一直不佳。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31日,今年以來全市場共新發行基金827只,較去年同期發行數量減少約34%;累計發行份額9229.02億份,較去年同期下降約57.26%。
而今年以來市場行情分化,主動權益基金的業績差距隨之加大,首尾相差超95%。
具體來看,截至9月13日,在全市場的主動權益類基金中,今年表現最好的基金為萬家精選A,年內收益為57.84%,而表現最差的基金為華寶科技先鋒,年內虧損達37.96%,兩者首尾相差達95.8%。
而在市場震蕩權益新基遇冷情況下,不少公募基金公司正思考破局之道,并發力“持營”動作頻頻。例如,增加存量基金“C份額”、轉券結模式、“二次首發”等動作擴充規模。
“市場整體發行情況沒有好轉,基金公司又有規模訴求,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通過不斷持續營銷來留住老客戶和重新獲客,不過最終還是業績說話,最后一個季度將是規模與業績的最終角逐。”北京一家大型公募機構市場人士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