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9月19日,A股市場上,醫美“白馬”突然遭遇重挫。
當日,兩大行業龍頭集體跌超10%。千億市值醫美巨頭愛美客(300896.SZ)股價下挫11.65%,“玻尿酸第一股”華熙生物(688363.SH)的跌幅更達到13.68%;醫美行業板塊大面積收跌,申萬一級美容護理板塊下僅兩家上市公司收漲,漲幅均不足1%,其余公司則全數收跌。
“突襲”醫美行業的是一則市場傳聞,稱相關部門召開醫美工作會議,可能將針對醫美機構財務問題進行核查,返傭行為可能被定性為商務賄賂。網絡上流傳的截圖顯示,醫美工作會議主要針對醫院財務問題,要求執法現場查看醫美機構財務部門電腦中的電子文檔和表格往查找“團隊”、“客服”返款的明細賬單以及相關合作協議;查看醫美機構開戶銀行賬單的來往明細,對個別有嫌疑的條目進行深入核查。此外,相關部門還將對醫美行業進行清查,涉及B端機構和上游,清查方向涉及稅務、工商、衛生監督等,起因則系杭州千和偷稅行為。
某券商研究所資深投研人士向經濟觀察網確認,其在8月底即知悉,醫美機構新一輪整頓是確定的,主要在機構、稅收層面,本質還是先規范后發展,客觀上形成對上游規范化的產品類龍頭份額進一步提升的機會。
醫美板塊巨震
美容護理板塊個股股價19日大面積下挫,除愛美客與華熙生物跌幅超過10%以外,青島金王(002094.SZ)跌9.74%,奧園美谷(000615.SZ)、諾邦股份(603983.SH)分別下跌4.79%和4.06%。
關于今日股價大跌,愛美客董秘辦工作人員向經濟觀察網表示,公司一切經營正常,若有進一步事項將通過公告予以公布。對于盤中股價波動,有接近愛美客的人士表示,目前尚未有確鑿的政策端消息,公司經營沒有變化。醫療美容行業監管趨嚴,將引導和規范行業健康有序發展,行業中游頭部企業、目前已規范化運營的醫療美容機構將獲得更多市場機會,這有利于加速行業出清,推動醫療美容行業高質量發展。
據悉,此番市場傳言事起杭州千和偷稅事件。企查查顯示,杭州古名文化藝術策劃有限公司分支機構——千和醫療美容診所為客戶提供醫療美容項目,利用個人銀行賬戶收取服務款并隱匿收入。
資料顯示,杭州千和通過九個個人銀行賬戶共計收到款項(以下均為含稅收入)53.45億元,扣減保證金和已作收入申報等事項的金額5.89億元后,共計隱匿服務收入47.55元未計入財務賬:其中包括2017年3.01億元、2018年7.87億元、2019年10.14億元、2020年13.11億元以及2021年1-11月13.42億元。
杭州千和未對上述收入中的增值稅應稅項目和免稅項目進行分別核算,現已無法進行區分,應按規定申報納稅。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杭州千和上述九個個人賬戶中隱匿收入孳生的利息收入為2879.68萬元。杭州稅務局決定對杭州千和隱匿收入少繳稅款的行為定性為偷稅,并對少繳的企業所得稅1.47億元處百分之六十罰款,罰款金額合計8827.27萬元。
企查查信息顯示,杭州古名大股東為于文紅,持股比例為90%;杜軍鋼持有其余10%股份。杭州古名于2009年7月成立,法定代表人為杜軍鋼,是香港虞美人集團公司在杭州投資的企業。
中報業績分化
受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影響,作為醫美核心區的華東地區,醫美行業產業鏈整體直接受到沖擊。
上半年疫情對一線與新一線城市影響較大,華南、華東和東北區域醫美終端機構陸續進入停業期。更美APP數據顯示,北京、上海、成都分別為全國醫美市場規模前三的城市。部分地區二季度未因疫情沖擊而停業,但疫情影響消費者流動性仍對終端客流量造成一定沖擊。
半年報顯示,愛美客上半年實現收入8.85億元,凈利潤5.9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9.70%和38.90%。愛美客在半年報中表示,受益于醫療美容市場持續快速增長、行業監管趨嚴致合規產品市場加速擴容以及產品等優勢,愛美客中報成績亮眼。此外,有著“玻尿酸第一股”之稱的華熙生物中報表現同樣亮眼。2022年上半年,華熙生物實現營收29.35億元,凈利潤4.7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1.58%和31.25%。
相較于上述廠商亮眼的中報業績,雍禾醫療(2279.HK)上半年營收、凈利潤同比分別下滑29%、56%。同時,雍禾醫療還存在營銷收入占比高、研發投入不足的情況。嘉必優(688089.SH)同期增收不增利,營收增長5%,凈利潤則同比下滑26%。
浙商證券指出,醫美行業屬低滲透、高成長賽道,行業增速本身較快疊加新品快速放量期形成業績支撐,且自6月以來迅速環比修復。至于醫美行業存在的業績分化現象,其表示,行業頭部公司卡位優質賽道,且上游制造龍頭邊際向好,盈利修復超預期。展望下半年,秋冬或存在疫情反復,但醫美化妝品業績韌性佳、疫后反彈速度快、反彈確定性強,板塊有望持續跑贏。
行業面臨挑戰
截至9月19日收盤,愛美客市值為1032億元,市盈率達到91.90倍;華熙生物市值約600億元,市盈率也達到65.07倍。今年上半年,醫美板塊ROE為7.5%,較去年同期10.9%的水平有所下降,主要受到銷售費用及持續研發投入等因素影響,行業凈利率有所下降,且存貨等周轉天數提升拖累總資產周轉。
另外,醫美及化妝品行業一級市場較去年趨冷。根據IT桔子數據,2022年1-8月國內化妝品相關投資事件為24起,投資金額為47.4億元;2021年化妝品相關投資事件為144起,投資金額為283.5億。數據顯示今年行業一級市場投資更理性,投資金額明顯降低。
據恩特科技及國家藥監局統計數據,2022H1國產化妝品備案數量為16.8萬余件,較21H2環比下降25.5%;進口化妝品備案3200余件,較21H2環比下降58.5%。國產新品相較于進口產品具備一定優勢。
信達證券服裝化妝品首席分析師汲肖飛表示,新規提升新品注冊門檻,化妝品新品備案資金成本、時間周期增加,中小品牌持續不斷依靠推新增長的試錯成本走高,利好具備良好研發生產實力的頭部品牌。
2022年3月,國家藥監局公布《關于調整《醫療器械分類目錄》部分內容的公告(2022年第30號)》,對上游產品監管更加精細化,其中包括對射頻治療儀、射頻皮膚治療儀納入三類器械管理,面部埋植線、面部提拉線、面部錐體提拉線納入三類器械管理,注射用透明質酸鈉溶液注入真皮層按照三類器械管理等。
開源證券分析師黃澤鵬認為,行業亂象倒逼監管加強,此次目錄調整對醫美行業各參與者均會產生影響。從醫美機構角度看,嚴監管下,機構將減少不合規產品使用,作為替代,短期將推動相關合規產品的采購需求;對消費者而言,目錄調整也將教育、警醒消費者,進一步推動醫美行業規范化。
黃澤鵬表示,一方面,國內多地出現疫情,對醫美消費這類線下接觸式消費造成較大影響,醫美機構停業情況頻發,影響收入和盈利能力。相較單體醫院和中小型醫美機構而言,大型連鎖醫美機構抗風險能力更強。另一方面,從2021年的“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再到本次《醫療器械分類目錄》調整,反映出監管部門對規范醫美行業發展的堅定決心。根據艾瑞咨詢數據,2019年國內合法合規開展醫美項目的機構僅占行業的12%,合規醫美市場仍有較大拓展空間。未來隨著行業規范化程度提升,也將顯著利好具備合規III類醫療器械資質的醫美產品和醫美機構龍頭。
關鍵詞: 醫美“白馬” 行業巨震 監管傳聞 千億市值醫美巨頭愛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