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繳費基數是多少?
![]()
我們都知道五險一金交多少取決于繳納基數和繳費比例。不同地方的繳費基數是不一樣的,它是根據同一個地方的平均工資在規定一個上限和下限,上限一般是平均工資300%,下限是平均工資60%。工資低于下限就按下限算,高于上限就按上限算。如果剛好處于上下限之間繳費基數就是你的工資。
以北京為例,個人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為8%,醫療保險(含生育)繳費比例為2%,失業保險個人繳費比例0.2%。
社保基數越高越吃虧
并不是社保基數越高越吃虧。根據最新的養老金計算辦法,必須繳滿15年才能領取,職工退休時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退休年齡和當時的人口平均壽命來確定)。之前是統一的120個月,目前50歲為195個月、55歲為170個月、60歲為139個月。基礎養老金=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從上述公式分析來看,未來我們領取養老金的金額與我們的領取年齡、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繳費年限及本人的月平均繳費工資等有關。不難看出,繳費年限越長,繳費的基數越高,我們未來領取的養老金就會越多。而社保養老最大的好處就是活到老領到老,即使個人賬戶的養老金領完了,國家仍然會繼續發放基礎養老金,而且養老金還會隨著社會在崗職工的月平均工資的增加而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