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加之地緣政治沖突,使供應鏈風險成為經濟發展的“攔路虎”,對經濟的沖擊超出以往認知,迫使企業不得不審視以往供應運營模式能否保證經濟更有韌性。在以“頭腦風暴”著稱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各方人士對此建言獻策。
![]()
長時間來,供應鏈的設計主要是為了優化成本,但自從疫情暴發后,這種模式越來越受到挑戰。不少業界人士認為,在當今世界,供應鏈必須更具韌性和靈活性,以應對日益增加的供應不確定性,要竭力避免其成為實現增長的障礙,而應使其成為實現未來增長的關鍵競爭優勢。
埃森哲歐洲首席執行官奧拉尼耶分析說,舊模式下的供應鏈構成推動了歐洲的增長,但運營模式并不具備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需要圍繞供應安全、能源轉型和勞動力市場進行更根本的供應鏈再造,以及提高不同程度的靈活性,以應對新的經濟形勢。
原在微軟任職、現負責SAP營銷和解決方案的茱莉亞·懷特認為,可持續性和技術將在使供應鏈和行業內的公司更具韌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這需要數據、以人為本的方法和新的協作網絡形成強大組合。其中,數據透明性是一個重要因素,有助于推動負責任的業務決策;人力資源的可持續性是企業的當務之急,這其中包括處理好員工健康問題、新的遠程工作方式和應對人道主義危機,并在許多全球市場上,獲得多樣化、熟練且敬業的員工。
論壇期間,飽受地緣沖突影響的歐洲如何增強韌性等話題也被關注。
世界經濟論壇歐洲、歐亞和中東地區的負責人杜澤克認為,在四個關鍵戰略領域保持進展,可提高歐洲經濟韌性。將歐洲對能源的依賴轉化為經濟機會,將氣候創新變為歐洲長期競爭力的源泉,并推動歐洲大陸的經濟增長;通過多種方式提高歐洲勞動力市場的彈性;加強歐洲在糧食安全方面的全球領導地位,作為農產品出口地的歐洲,仍要避免中長期內,由于通貨膨脹加劇和土地逐漸退化等因素影響歐洲滿足自身糧食需求,并降低其生產糧食盈余以供出口能力的問題;兌現歐洲戰略自主的承諾,在材料、技術和技能等方面實現自主。
可以看到,各方都在思索下一步應對經濟沖擊的對策,以提高經濟韌性和發展的可持續性。
不過,新的問題仍然可能出現。保障供應安全的舉措,是否會成為新的經濟阻隔?供應鏈碎片化和政治化的問題如何解決?
論壇上,加強合作仍是不少有識之士的共識。在新的全球經濟秩序下重塑供應鏈,提高經濟韌性,需要加強國際合作。
嘉賓們認為,像氣候變化、跨境支付順暢體系等全球性問題的解決,應該仍然運行在一個世界里,在應對挑戰的同時還要提高各國人民的福祉。換言之,在新的挑戰面前,合作仍是一個不能放棄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