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論是蘋果推出的新一代CarPlay還是百度的“汽車機器人”,不少汽車業界人士都不約而同用“就這?”來表達觀感。但論其根源,無外乎是對其作為汽車實體的失望。然而事實上,這正是汽車業在不斷“去汽車化”的實證。
蘋果造車“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早已是不爭的事實。早在幾年前,美國街頭“偶遇”蘋果測試車的街拍就已風靡網絡,吊足了人們的胃口。比特斯拉更為炫酷、科技感更強的車型令人心向往之,人們期待顛覆了手機的蘋果也能顛覆汽車,然而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上那三分鐘的發布帶來的只是人們已經能夠想到甚至看到的功能,“失望”的情緒在所難免。百度的“汽車機器人”也是類似的情形,在人們的愿景中,至少應該做到如同科幻電影《變形金剛》中的汽車機器人外形,但現實中這款汽車幾乎所有配置都在量產車上見了個遍,甚至新花樣還不如造車新勢力們層出不窮。
然而,作為全球最大市值企業的蘋果,連續兩年穩居全球自動駕駛“領導者”陣營的百度,再加上中國科技領軍企業華為、無人機領域“獨角獸”大疆……如此之多的科技大廠不約而同地在做同一件事,足以引起我們的關注。這些企業在車機軟件特別是操作系統上的執著都有一個共同的指向,那就是汽車作為一種固有形態的解體,并且不僅是在外形這個維度上的解構,而是內在結構或言之是“靈魂”的更新。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去汽車化”趨勢的加快將不可避免地帶來汽車安全的不確定性,這是當下業界最應該警醒的問題。正如同濟大學汽車學院人車關系實驗室負責人龔在研所言,越來越復雜的電子電氣架構和算法邏輯被引入汽車,傳統機械結構下確定的因果關系被改變,汽車的決策機制逐漸由軟件、算法主導。一些在最初設計時沒有預料到的情況,比如天氣、地面附著力稍微有些變化,可能都會對軟件算法有預想不到的干涉。這樣的干涉不易總結規律,也很難復現,的確會帶來一些不確定性。更為重要的是,隨著汽車網聯化、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在方便用戶操作、提升駕駛體驗的同時,網絡攻擊、數據泄露等風險日益加大,一旦車輛被遠程控制或惡意攻擊,將嚴重危害用戶人身和財產安全,甚至威脅國家和社會安全。
業界資深專家羅清啟認為,汽車本身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顛覆性變化,這更增加了理解汽車安全的難度。人們對汽車進化路徑出現了誤解,目前車企堅守的“自造靈魂”說就是一種典型的代表。其實,汽車進化的根本路徑不是從機械產品到機電產品再到機電信息一體化產品,未來汽車的首要特征是信息化特征,汽車的本質就是一個信息化產品,這是定義汽車的一個顛倒式的維度。未來汽車產業化運動的重點是“改造現實”的產業運動而不是改造車體的技術運動。
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大家對于汽車的期待只是想看到科幻電影走進現實,或許近幾年仍會大失所望,汽車作為一個實體正在歷經從內到外的變革。只有在“靈魂”更新之后,“變形金剛”出現在街頭才會是順理成章,令人見慣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