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工汽車網訊,2023年,回歸的中國游客和頻上頭條的中國新能源汽車,是最具話題性的中國元素。吉利、長城、上汽、長安等汽車制造商們紛紛進入泰國街頭。
5月31日,兩位知情人士透露,吉利汽車正就進入泰國電動汽車市場開展早期洽談,內容包括是否在泰國銷售入門級電動汽車以及其新品牌Radar的電動皮卡。不過,吉利公司代表則回應稱“吉利目前沒有上述計劃”。
5月30日,長城汽車(泰國)公司總經理Narong Sritalayon表示,長城汽車計劃投資至多3000萬美元在泰國新建電池包裝配廠,并在泰設研發中心,從事電池動力皮卡的研發工作。
“明年長城汽車開始在泰國生產歐拉好貓電動汽車,同時尋求在當地采購電池組等更多部件,以滿足泰國政府對汽車制造商激勵計劃的要求。電池組裝配設施可能需要5億至10億泰銖投資,具體規模取決于預計將在未來6個月內敲定的計劃。”Narong這樣說到。
此外,4月30日,上汽正大新能源產業園區奠基開工儀式,在泰國春武里府合美樂工業區舉行。占地12萬平方米的產業園區,將聚焦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的本地化生產,一期工程年內竣工,整體項目將于2025年建成。
同月,長安汽車公布投資2.85億美元在泰國建立一家工廠,用來生產其在中國以外的第一輛右舵車;比亞迪更是連續三次斬獲泰國純電動汽車銷冠,持續領跑泰國純電動乘用車市場。
為何中國汽車制造商對泰國表現出這么濃厚的興趣?中國新能源車企加速“駛入”泰國的背后,主要源于當地電動車扶持政策、產業要素歷史積累與地緣布局三個重要因素。
自上世紀90年代起,泰國就確立了出口導向型汽車工業發展模式。一方面,經過多年發展,泰國已成為東南亞區域最大的汽車市場之一,并且擁有較完備的汽車產業鏈。另一方面,泰國地處全球航運主干道,汽車出口可以通過高效便捷的海運,抵達國外各個市場。
根據泰國制定的電動車發展目標,到2030年電動車將占其汽車總產量的30%。為此,泰國政府實施了電動車補貼計劃及稅收優惠等措施,目前,泰國已將純電動車消費稅率從8%降至2%,并根據電動車類型和型號的不同提供7萬至15萬泰銖不等的補貼。
這兩年我們在泰國的發展,更像是中國汽車品牌全球化的一個縮影。中國車企想通過不一樣的新能源定位,差異化的營銷方式,讓國外消費者了解中國品牌、看見中國技術、體驗中國智能。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