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收盤后,A股迎來MSCI年內最大規模加倉。此次擴容生效后,大盤A股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納入因子從15%增加至20%,同時中盤A股也一次性以20%的納入因子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
隨著A股在MSCI權重不斷提升,除了被動“掃貨”的指數基金,海外主動管理基金經理也不得不跟隨MSCI加倉A股。
A股權重大到“不得不買”
去年6月,A股首次被納入MSCI,初始納入因子僅為2.5%。據一位美國大型資產管理公司的主動管理基金經理觀察,去年海外流入的主要為被動跟蹤指數的資金,主動管理型資金的體量仍然較小。
“在投資新興市場的全部資金中,主動管理資金占據了很大比例,它們能不能買A股、什么時候買A股并沒有太多限制。復雜的全球市場環境增加了A股走勢的不確定性,很多主動基金經理都在等待一個合適的入場時機。”上述基金經理稱。
不過,隨著MSCI納入A股比例不斷提升,A股已經成為這部分資金越來越難以忽視的市場。據了解,不少海外主動管理型基金正迅速跟隨MSCI提升A股納入因子而加倉A股。
在滬上一位外資私募股票投資負責人看來,目前A股的納入因子進一步提升至20%,外資基金經理們已不能再忽視它對整個投資組合凈值波動的影響力。“主動基金經理當然可以選擇低配或不配A股,但如果管理的資產規模達到幾百億美元,一旦A股走出大牛行情,組合就會遠遠跑輸市場。為避免出現這種風險,穩妥一些的基金經理往往會選擇配置一定比例的A股。”
同時,也有基金經理認為,A股市場環境更利于主動管理基金發揮。摩根資產管理全球多資產解決方案部全球資產策略師Sylvia Sheng表示,在中國經濟轉型的背景下,A股市場結構會出現明顯改變,比如消費類股票的占比將逐步提升。另外,更多業績高速增長的新面孔也會出現在市場中。因此,相較于被動投資,主動管理型基金經理更容易通過篩選個股來獲取超額收益。
頂級外資齊釋看多信號
值得注意的是,在MSCI此次擴容生效前,已有不少海外資金通過港股通渠道搶跑。據統計,北向資金自11月14日開始已連續9個交易日出現凈流入。11月26日當日,北向資金全天凈買入額達214.29億元,創互聯互通機制開放后的單日歷史新高。
盡管2019年MSCI已將A股的納入因子從5%提升至20%,但多家機構均認為,MSCI納入A股的進程才剛剛開始。
“假設2020年MSCI對A股的納入因子保持不變,我們估算外資流入A股市場的總額或將達3000億元人民幣。預計未來幾年納入因子將升至30%至40%,并最終升至100%,當然這取決于MSCI的決定。如果納入因子達到100%,根據測算,A股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的權重將達16.6%。”瑞銀證券中國股票策略團隊分析稱。
與此同時,多家具有主動管理基因的頂級外資,也罕見地同時發出看多A股信號。
“目前在岸和離岸中國股票合計在MSCI全市場指數所占權重僅為4%,尚不及微軟和蘋果兩家公司權重之和。對于海外投資者來說,MSCI納入A股可能會為他們提供獨特機遇。”貝萊德安碩亞太投資策略主管Thomas Taw稱。
擁有80年歷史的老牌資管機構路博邁中國CEO劉頌表示,中國資本市場已經成為全球投資人不可忽視的一部分。據他了解,現在全球的投資管理機構都在加大或準備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哪怕目前他們因為對中國市場不那么了解而不去做,客戶也會要求他們去做。”
Sylvia Sheng表示,無論是中國股市還是債市,規模都已大到令國際市場無法忽略。“中國股票和債券與全球其他主要市場的相關性很低,加入組合會起到分散風險的作用,這也是我們為什么希望逐步增配中國資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