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季度以來,監管層支持房企合理融資的信號逐漸明顯。繼境外美元債再融資窗口打通后,5月16日,又有三家民企獲批發行人民幣債券,助其恢復公開市場的融資功能。
分析人士指出,信用優質、基本面良好、安全邊際較高的房企正獲得更多的政策傾斜。雖然行業融資環境正在持續改善,但房企能否會“雨露均沾”,尚值得觀察。
房企流動性壓力仍存 融資、還款分化顯著
據貝殼研究院數據顯示,2022年4月,境內外債券融資到期債務規模約1013億元,償債缺口約400億元規模,房企債務承壓。
為保衛現金流,房企通過加速回款、拓寬境內外融資渠道回籠資金,但在償還債務與融資落地方面,房企分化顯著。一方面,部分陷入流動性危機的房企,出現信用評級下調,融資渠道更是難以打通,美元債逾期、違約事件時有發生。另一方面,部分穩健型房企在境內外落地多筆融資動作,提前償還到期債務,如中國金茂、遠洋集團。
5月2日,遠洋集團(HK.03377)發布自愿性公告,贖回于2022年4月30日到期的5億美元5.25%有擔保票據,支付總金額為5.11億美元。據了解,遠洋集團已提前將資金劃至還款賬戶。該筆美元債成功償還后,遠洋集團下一筆美元債到期為2024年,已無美元債集中到期壓力。
值得關注的是,在民營房企融資回暖之前,遠洋集團于4月完成一筆2億美元債的發行,票面利率僅3.8%,提前兩個月完成上半年融資計劃。而在房企頻頻陷入美元債違約的一季度,遠洋集團也成功增發2億美元綠色票據,并于3月完成20億元PPN發行,受到投資者持續關注。
在分析人士看來,遠洋集團如期完成發債和境外再融資,既凸顯出自身穩健的財務狀況,也明顯提振了行業信心。
不過,在經歷多輪調整之后,與遠洋集團類似、具備充足還款能力的房企并不多見,房企逾期情況仍時有發生。隨著各項友好政策的出臺,他們能否抓住市場機遇期,走出資金困境?需要持續去關注。
穩健型房企將獲得持續利好
事實上,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三大國際評級機構接連下調受評房企評級或展望已超過250余次,對房企融資等方面產生重大影響。在經歷重重考驗之后,能夠維持投資級評級的房企屈指可數,僅有中海地產、華潤置地、龍湖集團、中國金茂、遠洋集團等十余家房企,代表著行業最后的“倔強”。
目前來看,仍處在投資級評級的房企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民企企業的代表——如龍湖集團、碧桂園,其經營穩健,高度重視資金安全,一直保持著良好的財務紀律。
另一類是具有央企、國企背景的企業。除了保利發展、中海地產等央企巨頭之外,包括中國金茂、遠洋集團等房企亦保持著領先的信用水平。這類房企股東背景雄厚,業績增長穩定,財務安全穩健,融資渠道暢通。
以遠洋集團為例。4月6日,穆迪確認維持遠洋集團長期發行人現有的“Baa3” 評級。3月30日,另一家知名評級機構惠譽也確認遠洋集團維持BBB-評級,展望不變。兩個評級均為投資級。此外,遠洋集團“三道紅線”指標保持全部達標,連續3年處于“綠檔”。據遠洋2021年業績報顯示,其1年內到期負債占比20%, 2-5年內到期負債占比50%,整體債務到期分布均衡,短期償債壓力小。
正因如此,在行業融資環境大幅收緊時期,遠洋集團的融資渠道依舊保持暢通。如穆迪在報告中肯定了遠洋集團良好的流動性,并表示遠洋集團擁有足夠的資金支付未來12個月的到期債務。
隨著融資端支持政策的陸續落地,分析人士稱,優質民營房企以及具有央企、國企背景的房企將在融資市場具有長期優勢。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面前,信心比黃金更重要。無論是遠洋完成2億美元債發行,還是三家房企成功發債,無疑都是穩定房企融資信心的重要信號。接下來,房企或有望持續新增信用額度,行業融資總量有望加速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