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產調控疊加疫情蔓延,致使家裝市場發展降速。面對這一狀況,政府快速反應,相繼出臺利好政策,從業者同步調整自身策略,以求實現行業復蘇。
時間的指針指向2022年,中央和地方相繼出臺政策,要求在做好防疫工作的情況下,盡快提升消費市場活力。在中央層面,國務院辦公廳在4月下旬發布文件,力圖“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
文件強調要“適應常態化疫情防控需求,促進新型消費,加快線上線下消費有機融合”,重點發展的行業中,“互聯網+家裝”是消費業態創新的一種。同時,文件還強調要“大力發展綠色家裝,鼓勵消費者更換或新購綠色節能家電、環保家具等家居產品。”
在地方層面,北京市相關政府部門在7月初聯合發布文件,為“促進本市消費加快有序恢復”提出涉及5大領域共27條具體措施,“提升家裝家居消費”是其中之一。具體措施若能順利落地,將為受疫情困擾的企業帶來相當數量的新增訂單。
措施之一是“推動保障性住房‘拎包入住’”:為政府主導的各類保障性住房實施“全裝修成品交房”,配置必要電器和家具。這些保障性住房包括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共有產權住房和安置房。
措施之二是“實施‘安心家裝’行動”:依托本市大型家居家裝企業,培育一批市場化、全鏈條、管家式的綜合家裝服務平臺,對家庭裝修、家居安裝和商用小型裝飾裝修等散裝散建工程提供一站式服務,組織規范化、專業化裝修企業及人員入駐平臺。
此前,北京市政府為“統籌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增長”,已在6月初發布了一份實施方案,其中提到要建立家裝企業和家裝人員的“白名單”制度,以“安全有序放開家庭裝修施工,有效帶動家裝、家居和家電消費。”
政府出臺一系列力圖促進消費復蘇的政策,背后的邏輯何在?
長城證券固收首席分析師吳金鐸認為,2022年中國經濟復蘇的力度取決于消費,而消費復蘇的重點在城鎮。“保市場主體”,一方面要有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企業要有正常經營和盈利。
這一邏輯解釋了2022年國家出臺大規模企業留底退稅措施的原因:國家對企業留底退稅,企業對消費者讓利,消費者通過消費納稅——這一鏈條將促進經濟的正向循環。
在吳金鐸看來,家裝家具,與針對居民的服務消費(如旅游、休閑等)及餐飲企業一樣,都是拉動居民消費的重要領域。她建議各城市針對居民的實際需求,出臺家裝、家電、家具消費的優惠措施。
以山東濟南為例,在5月份出臺的促進消費恢復發展措施中,計劃向“濟南市內有房屋裝修需求的家庭發放2000萬元家裝消費券”,這或將撬動濟南家裝上億市場的消費總額。
吳金鐸表示,一方面疫情造成居民可選消費空間受到抑制,另一方面居民因預防型動機而、增加儲蓄,這些都使得“中國消費具有較大的后勁。”
天風證券研報顯示,基于2022年1-4月的數據,住宅新開工、銷售和竣工均承受一定壓力,影響行業公司收入確認的節奏,并對新開店速度造成影響。但該研報認為家裝多為剛性需求,伴隨疫情逐步控制,消費需求或將持續釋放。
但現實狀況仍不容樂觀。受疫情影響,家裝從業者過得并不“舒坦”。一個例子來自家電巨頭國美,國美旗下家裝數字化公司“打扮家”在2022年遭遇困境。
打扮家的主要業務是為家裝平臺提供建筑信息建模(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服務,以此收取費用。簡單而言,BIM系統可以將建筑設計可視化,提升設計師效率,降低用戶使用門檻。打扮家以BIM服務為基礎,還衍生出設計、材料、家居、施工等多個業務模塊。
宏觀經濟環境不佳,位于家裝上游產業的房地產開發商不景氣,疊加疫情影響,致使打扮家陷入困境。據《財新》援引打扮家離職員工的話稱,部分離職者未能拿到離職前幾個月的工資和賠償。國美回應表示:打扮家員工薪資“的確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另一個例子來自家裝產業服務平臺“居然之家”。
盡管2021年居然之家年報表現亮眼,2021年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扣非歸母凈利潤等核心指標均有大幅增長,但投資者依然謹慎。在4月發布的研報中,海通國際下調了居然之家后續年度的凈利潤預期,并下調目標價50%至6.4元。海通國際的理由是,“流量分散化趨勢下,終端競爭加劇。”
當然,也有研究者對未來家裝行業走勢表示了樂觀。
中金公司研報認為,展望2022年下半年,隨著地產商現金流逐步改善,地產的銷售和竣工有望率先修復,同時隨著地方政府專項債的落地,基建項目實物工作量有望改善。前者利好涂料、五金及石膏板領域,后者則利好防水和管道領域。
同時,該研報認為,盡管現階段水泥和玻璃等大宗建材因需求疲軟而呈階段性供需失衡態勢,但“隨著增長落地+竣工修復”,行業龍頭或將迎來盈利和估值的修復。
對具體企業而言,消費型建材的渠道模式決定了品牌商與經銷商之間相關捆綁的關系,這一態勢將使得“馬太效應”凸顯,龍頭企業將進一步強勢,整合資源后形成多元一體的綜合服務商。
而小企業要么“逐漸喪失競爭力,加速出清”,要么走精品化和專業化路線,專注細分垂直領域。
與部分投資者的樂觀態度相匹配,亦有頭部企業力圖在偏冷的宏觀環境下“逆勢發力”。
房產經紀公司“貝殼”在2022年上半年全資收購“圣都家裝”,進軍家裝市場,多元化擴張其業務版圖。貝殼主營一手房和二手房經紀業務,手握大量客戶資源,將其導入到下游的家裝行業,將有助于降低圣都的獲客成本。
對于家裝公司而言,銷售費用長期居高不下。以家裝頭部企業“東易日盛”為例,財報顯示,從2018年到2021年,該公司銷售費用與營業總收入之比在17%-21%之間浮動,銷售成本率在60%-65%之間浮動。
對于貝殼在家裝領域的大動作,中信證券的研報稱,“大整裝家居業務的確需要時間,但也真的值得期待。”研報態度頗為謹慎,稱貝殼從整裝切入家居“注定選擇了一條更難更長的道路”,“證明整裝大家居業務領域投入的價值,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
但研報同時表示,“團隊能力往往是在‘打仗’時鍛煉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