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新能源產業迎來蓬勃的發展機遇。磷酸鐵鋰作為當前市場最常見的正極材料之一,主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儲能等新能源領域也迎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28日晚間,鈦白粉頭部企業金浦鈦業(4.28 +10.03%,診股)也宣布進入新能源產業,擬投百億布局新能源電池材料,成為繼龍佰集團(23.23 -0.21%,診股)、中核鈦白(9.85 -0.81%,診股)、安納達(19.30 +2.93%,診股)后又一企布局磷酸鐵、鋰電池等新能源產業鏈的鈦白粉頭部企業。

響應國家雙碳目標和戰略號召金浦鈦業百億布局磷酸鐵鋰上游
公告顯示,金浦鈦業積極響應國家雙碳目標和戰略的號召,有計劃利用硫酸法鈦白粉副產的硫酸亞鐵建設生產磷酸鐵裝置以及下游的磷酸鐵鋰裝置,以滿足新能源儲能以及新能源汽車對于磷酸鐵鋰不斷增長的需求。
具體來看,金浦鈦業基于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在項目用地、政策、能耗、配套條件等方面的綜合優勢,金浦鈦業擬在該園區建設20萬噸/年電池級磷酸鐵、20萬噸/年磷酸鐵鋰等新能源電池材料一體化項目。根據披露的3月26日金浦鈦業與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管理委員會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該項目總投資在100億元左右。
金浦鈦業表示,淮北園區在項目用地、政策、能耗、配套條件等方面的綜合優勢,在安徽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建設總投資百億元左右的20萬噸/年電池級磷酸鐵、20萬噸/年磷酸鐵鋰、0.8萬噸/年六氟磷酸鋰、30萬噸/年×2硫鐵礦制硫酸、15萬噸/年磷酸、12萬噸/年精制磷酸及其配套項目。
據了解,該項目整體計劃建設分為三期,2022年9月開始至2027年6月結束。第一期將在2023年12月完工,屆時將建成10萬噸/年磷酸鐵、5萬噸/年磷酸鐵鋰、30萬噸/年硫鐵礦制硫酸、3萬噸/年電子級硫酸生產裝置。第二期建設10萬噸/年磷酸鐵、15萬噸/年磷酸鐵鋰、30萬噸/年硫鐵礦制硫酸及其上下游配套裝置;第三期建設0.8萬噸/年六氟磷酸鋰、5萬噸/年鋰電池回收。
金浦鈦業表示,本協議的簽署,符合國家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部署要求,符合公司的戰略發展規劃,對于公司開拓新能源業務領域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有利于提升公司競爭力和行業影響力,有利于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對公司長期經營的影響視后續具體業務合作的推進和實施情況而定。
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空間廣闊鋰電池上游企業百舸爭流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引領下,新能源汽車行業迎來高速發展,中汽協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新能源(4.17 -0.24%,診股)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59.5%和157.5%。在汽車電動化繁榮的行業背景下,磷酸鐵鋰電池憑借成本低廉、安全性好、壽命長等優點,有望繼續維持繁榮、成為技術主流。而磷酸鐵鋰電池的核心在于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對于磷酸鐵鋰正極材料而言以磷酸鐵為前驅體的固相法工藝成熟可控,且產品具有較高的壓實密度,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磷酸鐵鋰生產方法之一,在現有產能和規劃產能中占比最大。隨著磷酸鐵鋰需求快速增長,作為磷酸鐵鋰主要前驅體的磷酸鐵供應緊張。
業內人士表示,鈦白粉、磷化工企業在生產磷酸鐵方面具備成本優勢,具體來看,鈦白粉企業可以將副產硫酸亞鐵直接用于磷酸鐵制備,另一方面由于磷酸法鈦白粉在生產中要大量使用硫酸,因此往往均配套有大規模的硫磺制酸或者硫鐵礦制酸裝置,這使得其在使用鐵粉/鐵皮制備硫酸亞鐵時在硫酸成本和供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基于上述優勢,多家鈦白粉、磷化工企業紛紛宣布進軍磷酸鐵乃至磷酸鐵鋰,根據貝殼投研預計到2022年年底,有明確時間表的磷酸鐵擴產產能將達58.5萬噸,而規劃產能更是高達三百萬噸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金浦鈦業在布局磷酸鐵、磷酸鐵鋰產業方面擁有一定的優勢。一方面,本就是將在生產鈦白粉所產生的副產品進行充分利用,一定程度上節約成本;另一方面,金浦鈦業打造一體化項目,實現上下游產業鏈配套發展及能源綜合利用,因此更具備一定的競爭力。
金浦鈦業是國內最早研制、生產高檔金紅石鈦白粉和化纖鈦白粉的企業之一,公司主營業務為鈦白粉及綜合利用產品的開發、生產與銷售。在鈦白粉行業的高景氣度下,金浦鈦業利潤有望實現翻倍增長,根據2021年度業績預告顯示,2021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增長135%-150%,現有產能進一步釋放,產量連創新高帶動業績迅猛增長。隨著企業在磷酸鐵鋰電池產業上游的布局,未來業績乘風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