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城市的標簽,可以為一座城市帶來新的發展動力,是不少城市的追求所在。10月13日,#百座大城市名單首次公布#話題登上頭條熱榜。
日前,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編制的《2020中國人口普查分縣資料》(以下簡稱《分縣資料》),公布了全國105個大城市,在大家熟悉的北上廣深之外,昆山、慈溪、義烏、晉江四個縣級市“打敗”了全國大部分地級市,躋身大城市行列。
專家分析指出,所謂大城市,不只有人口多這一個標簽,主導產業和配套、就業機會、人口吸引力、周邊輻射能力等也是大城市必備的特質。
四個縣級市躋身大城市
根據《分縣資料》,全國共有105個大城市,包括7個超大城市、14個特大城市、14個Ⅰ型大城市以及70個Ⅱ型大城市,城區人口位居前五的分別是上海市、北京市、深圳市、重慶市和廣州市。從省份來看,除西藏外,30個省份均有大城市分布,數量基本呈從東部沿海到西部內陸遞減趨勢,其中江蘇、山東和廣東位列前三。
這7個超大城市分別是上海、北京、深圳、重慶、廣州、成都和天津,14個特大城市分別為武漢、東莞、西安、杭州、佛山、南京、沈陽、青島、濟南、長沙、哈爾濱、鄭州、昆明、大連。
較為特別的是,昆山、慈溪、義烏、晉江4個縣級市“打敗”全國大部分地級市,躋身大城市行列。
“這4個城市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具有鮮明、特殊的經濟地位。如義烏是全球小商品中心,晉江是閩南金三角的核心,昆山是多年的百強之首,慈溪是長三角南翼黃金節點城市,這幾個縣級城市具有無可替代的優勢,而在全國乃至全球具有重要的地位。”商務部國內貿易專家、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教授分析表示,這些縣級城市甚至比地級城市還有名氣,如義烏市雖然屬于金華市,但其名氣大于金華市,晉江市雖屬于泉州市,但在名氣上齊名于地級市的泉州市,其他幾個縣級城市也亦然,擁有特有的地理位置、經濟地位,社會地位也都比較高。
此外,本次《分縣資料》還公布了全國縣級單位的人口數據,683個城市(包括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省會城市、普通地級市及縣級市)的城區人口數據也對外公開。翻閱歷次人口普查分縣資料,這是首次將城區人口數據納入其中。
城區人口是衡量大城市的關鍵指標。2014年國務院印發《關于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將城市分為五類七檔:城區常住人口1000萬以上城市為超大城市,500萬-1000萬為特大城市,而300萬-500萬的I型大城市和100萬-300萬的II型大城市并稱為大城市。
人口大市不一定就是大城市
人口多就是大城市嗎?仔細對比,西部的新疆、青海、寧夏、甘肅和海南五省份省會城市均為大城市,但其常住人口并未進入前105名;相反,中部的河南、江西、湖南、安徽四省則是人口大市并非“大城市”,導致其“大城市”數量不及人口大市數量。
“傳統的城市分層是按照面積大小和人口多少來決定的,如超大型城市、特大型城市、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小型城市五個層次。為了追求城市的規模,過去許多城市盲目地增加人口,也導致出現了許多的城市病。”洪濤指出,改革開放以來首先打破了行政級別來確定城市,從而出現了許多縣級城市(如義烏市)、鎮級城市(如虎門市)都遠遠超過許多地級城市的面積和人口規模、經濟輻射范圍。
“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城市的面積和人口規模、經濟輻射范圍并不是衡量城市大小的唯一標準。”洪濤則表示,大城市除了城區常住人口規模外,還應與其經濟規模、輻射范圍、關鍵節點重要程度、品牌影響力等結合起來,從“城市-城市群-經濟區域-全球化范圍”四個維度去審視,這也符合未來經濟社會政治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大城市究竟如何界定,其實并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標準,但是城區常住人口的數量多也并不一定就等于是大城市。
有專家認為,判斷一座城市是否是大城市,除了看城區常住人口之外,還要看就業機會、人口流動性等因素。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就業機會就多,對流動人口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這也是四個突圍縣級市的特點之一。
下一個超級大城市是誰
正如前述學者所言,人口并不是大城市唯一的特質。系統來看,主導產業和配套、就業機會、人口吸引力、周邊輻射能力等都是超大城市必備的特質。
幾乎每個城市都在為成為大城市而奮斗,誰是下一個超級大城市也格外吸睛。
“從產業吸引力角度出發,長三角和珠三角內的城市更有發展潛力。”北京社科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鵬認為,其中,城區人口分別為853.89萬和874.17萬的佛山和杭州潛力較大,這兩個城市分別處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區域,本身有較好的產業基礎,上有如城市發展水平區域一體化的政策,周邊還有人口大省能夠提供更多的人力資源,“所以從長線來說,這兩個地方很有潛力也有可能在可預期的未來,成為一個超大城市”。
“如果僅以千萬城區人口為一條線的話,城區人口分別為995.3萬和955.76萬的武漢和東莞則有潛力成為下一個官方定義的超大城市。”王鵬說道,“這兩個城市近年來人口普查的自然增長率和機械增長率都是正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快就可以成為千萬人口的超大城市。”
業內也有分析認為,因為工業基礎雄厚、制造業發達、落戶政策較為人性化,廣東省的佛山、東莞很有可能會成為下一個超大城市。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城市分層的概念、相應的衡量標準、城市群結構都在發生變化,中國城市群、中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中國的城市結構也在進行戰略性的轉變。誰是下一個超級大城市,我們拭目以待。”洪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