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五大上市險企均已公布了4月保費數據。據統計,五大上市險企前4月保費收入達到1.17萬億元,同比增長3.37%。
![]()
總體來看,中國太保(行情20.58 -1.01%,診股)、中國平安(行情43.23 -0.92%,診股)、中國人保(行情4.60 +0.22%,診股)、新華保險(行情27.50 -1.61%,診股)前4月保費收入分別為1732.30億元、3046.45億元、2761.6億元、764.74億元;分別同比增長6.23%、0.68%、13.88%、3.83%。中國人壽(行情24.35 -1.85%,診股)前4月保費收入為3435億元,同比下降2.7%。
壽險業務方面,個險渠道發展受阻,銀保渠道建設發力,各險企“產品+渠道”供給也不斷深入。財險保費增速繼續表現亮眼,車險綜改逾一年,頭部財險公司規模經濟、風險定價、業務結構和理賠服務優勢得以驗證和鞏固。
壽險步入深度轉型期 “產品+渠道”供給不斷深入
壽險方面,據統計,前4個月內,新華人壽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為人民幣764.74億元,同比增長3.83%;中國人壽累計原保險保費收入約為人民幣3435億元(未經審計),同比下降2.7%。太保壽險累計原保險業務收入為1115.79億元,同比增長4.0%;平安壽險、平安養老和平安健康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分別為1963.80億元、81.82億元、51.54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42%、-14.11%和22.47%。人保壽險及人保健康的原保險保費收入分別為632.27億元和260.81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7.2%和35.9%。
長城證券(行情7.89 -1.50%,診股)非銀團隊認為,個險渠道發展受阻,銀保渠道建設發力,隨著各險企“產品+渠道”供給不斷深入,負債端有望迎來邊際改善。
國君非銀劉欣琦團隊認為,當前客戶的核心需求聚焦醫療健康、財富管理和養老傳承,上市保險公司加強客戶需求洞察并提供滿足其需求的產品和服務。醫療健康主要采用提升性價比的方式,財富管理繼續采用多樣化產品形態滿足客戶的差異化需求,養老傳承得益于近期個人養老金政策的出臺,預計積極布局社區養老、居家養老等服務體系的保險公司將得益于服務端的競爭優勢搶占客戶資源。
有業內人士表示,當前行業基本面并未發生變化,2021年全國人壽險業務原保費同比增長6.21%,在行業進入深度轉型和疫情雙重壓力下,行業整體仍保持一定正增長。分析也顯示,中國壽險市場未來五年增速雖將放緩,但仍將保持每年8%的增速。
麥肯錫認為,疫情之后,保險行業會有“三個變化”,一是客戶行為加速線上化;二是產品形態更具創新性,經過疫情洗禮后,社會、企業和個人的保險需求會被激發,保險行業的產品形態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供給側改革將不斷深化;三是運營模式全面數字化。
車險復蘇趨勢延續 頭部效應得以鞏固
財險業務方面,前4月內太保財險累計原保險業務收入為616.51億元,同比增長10.6%;人保財險累計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868.52億元,同比增長10.3%;平安產險原保險合同保費收入分別為949.28億元,同比增速為8.35%。
財險保費收入表現亮眼,東吳證券(行情6.36 -0.63%,診股)非銀團隊表示,車險綜改逾一年,市場競爭格局改善,2021年下半年大災沖擊下車險費率走硬趨勢有望延續。頭部財險公司規模經濟、風險定價、業務結構和理賠服務優勢得以驗證和鞏固。
此外,最新報告顯示,互聯網車險市場好轉,市場集中度提升2021年末已見成效。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21年互聯網財產保險發展分析報告》顯示,2021年,互聯網車險實現累計保費收入224億元,同比增長1%,結束連續兩年的負增長局面;同時,互聯網車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速較整體車險高出7個百分點。
《報告》還顯示,2021年,互聯網車險市場集中度較同期有所提高,保費收入排名前十家保險公司合計市場份額為85%,同比提升4個百分點。其中,平安產險、太保產險、人保財險、華海財險、安誠財險、國壽財險市場份額同比均有所提升。在車險綜改后時代,車險業務發展趨于規范,頭部保險公司依托其規模效應和成本管控能力,市場集中度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