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1日,央行公布的6月份金融數據及社融報告顯示,6月份,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1.4%,上月為11.1%;新增人民幣貸款2.81萬億元,上月新增1.89萬億元;社融規模新增5.17萬億元,上月新增2.79萬億元。整體來看,各項金融數據均超出市場此前預期。
業內人士看來,6月金融數據的良好表現,不僅反映出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信貸有效需求顯著回升,信貸結構明顯優化,更預示著我國宏觀經濟繼續復蘇向好。
M2增速創下近年新高
數據顯示,6月,廣義貨幣(M2)余額258.15萬億元,同比增長11.4%,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個和2.8個百分點,不僅增速仍維持高位,甚至創下2016年12月以來新高。
對于M2的高增速,業內普遍認為,這主要來源于經濟活動回暖、市場融資利率中樞下移,進而帶動了實體經濟融資需求回暖所致,貨幣創造活躍提升,同時也包括財政政策的繼續發力。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指出,原因主要包括:一是“穩增長”背景下流動性水平充裕,信貸投放加快;財政支出加快,6月財政存款減少4367億元,同比多減365億元,銀行的流動性增加;三是非標融資壓降放緩。
“4月以來,在全面降準、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持續發力等因素影響下,市場流動性一直處于較為充裕的狀態,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貨幣派生效應增強。”溫彬表示。
信貸結構出現明顯改善
由于5月信貸結構的表現欠佳,市場普遍對6月份金融數據中的信貸項高度關注。
數據顯示,6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206.35萬億元,同比增長11.2%;人民幣貸款增加2.81萬億元,同比多增6867億元。
從結構上看,6月份,短期貸款(居民短貸+企業短貸+票據融資)合計新增1.20萬億元,同比多增2646億元,同比增量較上月明顯減少;中長期貸款合計新增1.87萬億元,環比大幅增加1.21萬億元,同比多增5141億元;短期與中長期貸款占新增貸款的比重分別為43%和66%,而上月分別為61%和35%。整體來看,與此前相比,6月份的信貸結構出現明顯優化。
“從6月份的新增人民幣貸款及結構來看,國內企業、居民融資需求在改善。”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組研究員周茂華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首先是企業投資需求增強,“具體看,6月企業中長期貸款強勁反彈,同比多增,票據融資下滑等,反映企業投資意愿在恢復。”
“6月,居民短期新增貸款同比多增,反映居民生活加快恢復,帶動消費需求。同時,居民中長期新增貸款相較于5月出現大規模反彈,也反映出房地產需求的明顯回暖。”周茂華表示。
社融增量超市場預期
6月份,社融新增5.17萬億元,同比大幅多增1.47萬億元;6月末社融存量334.27萬億元,同比增長10.8%,漲幅較上月繼續加快0.3個百分點。
在業內看來,6月份,社融規模不僅反彈強勁,且增量也超出市場預期,而在結構上,人民幣貸款和政府債券融資仍是6月對社融增量的主要貢獻項。
溫彬指出,6月份,在社融項下的人民幣貸款新增為3.06萬億元,同比多增7409億元,占全部新增社融的比重為59%。其中,政府債券凈融資1.62萬億元,同比多增8676億元,占全部新增社融的比重為31%,是支撐社融大幅走高的重要動力。
“在財政靠前發力下,上半年各地已實際發行3.4萬億元專項債,發行進度約99%。”溫彬指出,6月份,單月地方政府債發行規模達到1.93萬億元,凈融資額達1.7萬億元,同比多增1萬億元,進而拉動政府債券融資維持在高位。
不過,市場預計,社融還仍將有望繼續保持在較高水平。周茂華認為,下半年,盡管專項債面臨去年“高基數”(去年專項債發行明顯后置),但預計國內信貸融資依然強勁(企業、居民、基建等信貸融資需求仍強)。
關鍵詞: M2增速 6月M2增速創5年多來新高 社融增量 社融增量超市場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