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份“醫保不支付藥品”的名單在網上廣為流傳。這份名單共羅列了國內外535家企業的935款藥品。
不明覺厲啊。
上千種藥品都不報了,疊加上最近不得用醫保基金支付大規模人群核酸檢測費用的消息,難免引來猜測:
是不是醫保“沒錢”了?
咱們先說說,這近千種藥品不再報銷是咋回事。
其實,并不是只有今年,有藥品不再報銷。
這樣的事情,每年都有。
為啥會這樣呢?
因為藥品,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也要面臨動態調整。
之前一輪輪的醫保“靈魂砍價”,相信大家都關注過。
醫保要納新。
而且是把一些貴價的救命藥、罕見藥納入進來。
這救的不光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家庭。
一個即將因病返貧的家庭。
但不能光“納新”,還得適當的“吐故”。
否則醫保的負擔就會越來越重。
但“吐故”,并不是揀好藥、救命藥扔出去。
而是有自己的原則。
就拿這次的調整來說,主要是為了實現各省醫保目錄全國統一,剔除掉一些不符合規定的藥品。
2019年后,國家醫保局“醫保目錄地方增補品種清零”政策正式落地,各省需按照40%、40%、20%的比例,在3年內分三批把省內醫保報銷產品中自行增補的藥品剔除掉。
這樣的好處是,全國一盤棋,不再各自為政。
尤其是現在,人員流動增大,異地就醫增多,各省醫保目錄全國統一能有利于均衡。
另一個好處是,精簡掉各地增補的絕大多數人用不到的、滋補功效大于治病功效的藥。
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對不對?
像是定坤丹、片仔癀(行情304.30 -0.56%,診股)等名貴品種,還有膽益寧片這樣的獨家中藥,他們的價格,真的很貴。
而且因為名貴、獨家,可能也很難談通過判降價。
名貴中藥的報銷,不光是醫保不能承受之重,也是很多商業保險公司不能承受之重。
之前有外資公司,做高端醫療的。就在一些名貴中藥上,被“薅”得好慘啊。
還有,此次被調出的,百咳靜糖漿、四君子合劑、新血寶膠囊、補腎強身片等,是一些滋補為主的中藥。
按照國家醫保局2020年發布的《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中藥的“補益劑”,是不得被納入醫保目錄的品類的。
如今,這些產品被調出來,不再擠占醫保名額,就可以把資金用于確實能救人的藥品報銷上,是不是更符合絕大多數人的利益呢?
所以,最近流傳所謂“大批產品醫保不支付”,大家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吧?
醫保,真不容易。
要滿足那么多人看病報銷的需求,要跟藥廠一輪輪的“靈魂砍價”,還要時不時的面對“醫保沒錢了”的質疑。
那醫保到底有沒有錢?
可以說,醫保有錢,也沒錢。
說“有錢”,是因為今年6月初,國家醫保局發布的《全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21年全國醫保基金累計結存36121.54億元。而且,每年的結余還在增加。
說“沒錢”,一方面是不能因為有錢,就可以胡花、亂花,什么錢都從醫保口袋里出。
畢竟現在交錢的年輕人多,比重大,人看病花錢的大頭兒在老年階段,所以更要攢著點、省著點花。
另一方面是因為醫保的累計結存增幅由2019年的18.16%降至14.78%,下滑趨勢明顯。
這也是給我們的一個警示,花錢要審慎,看長遠。
增幅
但是要注意,這是“累計結存”下滑,跟“結存下滑”還是兩碼事。
所以也不必過分擔心。
離大家擔心的,醫保結余見底、賠穿,還有好遠。
只要管理好漏洞,治理好挖醫保基金墻腳的那些壞人,不胡花亂花,醫保基金短期內沒有危險。
醫保,說實話,“獲得感”比以前提升不少。
就拿老人來說,異地就醫、實時結算,門診都能用醫保了,真的不知道方便多少。
而且隨著一輪輪靈魂砍價,曾經的“天價藥”、特效藥一個個的納入醫保,有些人不再需要“賣房吃藥”,因病返貧的慘劇又少了一些。
而且,將來醫保還能做得更好。
像同藥同價,很快也能實現了。到時候,大家用藥會更公平。
但是,壞消息更容易吸引眼球,所以估計用不了多久,大家就又會看到“醫保沒錢了”的消息,希望到時候大家能更冷靜一點。
與其擔心醫保,不如擔心自己。
醫保覆蓋的面廣,但保的是基礎。
想要更好的醫療條件,更低的醫療負擔,還是得靠自己提前未雨綢繆。各種商業保險,補充起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