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1日,“保險銷售員兩年半減少逾400萬”登上微博熱搜。
根據銀保監會日前發布的《關于2022年上半年保險公司銷售從業人員執業登記情況的通報》,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國保險公司在保險中介監管信息系統執業登記的銷售人員570.7萬人。這一數值較2021年底的641.9萬人減少了71.2萬人,較2019年底頂峰時期的973萬人下降逾400萬人,近乎腰斬。
恰逢招聘季,險企也紛紛加入搶人大戰。從保險行業的人才需求看,高素質、專業化、懂業務的復合型人才成為“香餑餑”。業內人士表示,無論從客戶的角度看公司的服務、看隊伍的服務,還是從公司發展的角度,都必須靠精英代理人隊伍或者高品質的隊伍來支撐。
代理人規模仍在下行
1992年,保險代理人制度由友邦保險引入國內,并迅速被本土各大保險公司效仿,掀起中國現代保險業發展的熱潮,代理人渠道隨后也成為壽險公司的第一大渠道。經過30年發展,保險代理人模式已經走到變革的十字路口。
2022年中期業績顯示,五家上市險企上半年的個險銷售人力累計減少49.6萬人。具體來看,中國平安(行情42.20 -0.57%,診股)個人壽險銷售代理人數量從2021年末的60.03萬人下降至51.9萬人,降幅達13.5%;中國人壽(行情31.07 -0.10%,診股)個險銷售人力為74.6萬人,較2021年末82萬人減少7.4萬人;太保壽險月均保險營銷員31.2萬人,較2021年末的52.5萬人減少21.3萬人;人保壽險“大個險”營銷員數量為12.9萬人,較2021年末的18.6萬人減少5.7萬人;新華保險(行情27.16 -0.07%,診股)上半年規模人力較2021年末的38.9萬人減少7.1萬人。
中國人壽副總裁詹忠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透露:“從目前來看,行業代理人規模還處于下行通道,但下滑速度在放緩,有逐漸企穩跡象。從老七家壽險公司數據來看,去年代理人數量下滑了36%,今年上半年下滑速度為14%。”
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雒佑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道,首先從政策端來看,近年來,保險業在產品、銷售、渠道等各個方面迎來強監管。銀保監會早在2019年就接連下發清虛整頓相關文件,從人員冗余、隸屬歸位、信息完整與維護,到對虛構中介業務、虛列費用、合同外利益等方面,系統全面地整頓代理人制度內的問題。
其次,從業人員本身來看,一是經過前期多年的爆發式增長,疊加代理人考試取消,保險代理人從業隊伍規模迅速增長,而該職業門檻低,所以吸納了絕大多數在學歷、知識架構、保險認知方面都比較差的人員,透支了保險代理人隊伍健康發展的潛力;二是隨著疫情的反復,保險代理人展業受到極大的限制,而業內人員的酬勞主要是靠傭金,底薪可以忽略不計,一旦沒有開單入賬,代理人就會面臨“斷供”的局面;三是其他職業給保險代理人帶來的沖擊,比如快遞員、外賣員,同樣門檻低,但是收入更有保障,不排除保險代理人轉行。
最后,從企業端來看,當前隨著保險業競爭日益激烈、發展遇到瓶頸,頭部保險公司已經開始走高質量、高品質、高績效的道路,對公司內部低業績、低學歷的代理人必定會形成沖擊和出清。“也可以說,雖然整體上代理人數量在下降,但是內部的結構和質態更加優化和健康,這對保險行業不失為一件好事。”雒佑表示。
的確,嚴峻形勢之下,推動保險代理人向高質量、精英化方向發展已成為行業共識。新華保險總裁助理王練文這樣形容,“品質好的東西才可以持續,五星級飯店的質量就比二星級飯店要好。高品質的隊伍帶來的業務產能,就是要比‘打醬油’的銷售隊伍要好,這是行業的共識,只有品質提高才可以持續。”
渴求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金九銀十”招聘季近期拉開序幕,中國人保(行情5.01 +0.40%,診股)、中國人壽、新華保險、泰康保險、中郵人壽等多家險企陸續啟動2023年度校園招聘。從發布的崗位來看,高素質人才受到青睞,科技型人才需求旺盛。
今年初,銀保監會發布《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提到,注重引進和培養金融、科技、數據復合型人才,重點關注數據治理、架構設計、模型算法、大數據、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等專業領域。積極引入數字化運營人才,提高金融生態經營能力,強化對領軍人才和核心專家的激勵措施。
記者注意到,8月底,中國人壽就已啟動2023年度校園招聘金融科技類提前批招聘,對軟件開發、系統運維、需求分析、網絡安全、軟件測試、大數據、云計算等崗位提出明確需求。中國人保招聘官網上也對科技類崗單獨劃分標注,統計類、數據類、計算機類、人工智能類等相關專業“榜上有名”,且不少崗位要求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
此前,各人身險公司也相繼加大對高質量代理人隊伍的招募力度。今年,太平人壽啟動高質量業務發展戰略,其中核心項目“山海計劃”已經先行落地,聚焦隊伍的增量提質,主要方向是擴團隊、提技能、抓賦能;4月,新華保險推出“優計劃”,對“優”增新人建立長達三年的職業成長規劃,放大精英隊伍獎勵系數,提升精英隊伍產能;7月,友邦人壽發布2022“友邦中高端人才招募計劃”,通過招募高標準、專屬培訓,結合數字平臺,打造高水平、高收入的營銷員;隨后,平安人壽召開2022“優+人才”招募計劃發布會,旨在招募有抱負、有學識、敢想敢為的青年才俊,培養高素質、高績效、高品質的“三高”代理人隊伍。
“對于保險行業,出身金融,具備醫學、法律、數學等方面的知識,并擁有自控力的人員更為緊缺。”雒佑表示,保險本質上還是一種金融投資工具,涵蓋財險這一重要的品類,在對外展業的時候,需要對客戶講解相關的背景,所以了解何為保險以及相應的分類至關重要,這也是基礎。保險也有人身、壽命、健康等方面的產品,而這些又涉及醫學方面的簡單知識,需要通過講解疾病的危害,提升客戶的購保意向。此外,保險合同涉及賠償、認定、費率、年限、賠償金等多個類目,涉及通用或特定的法律法規,也需要用到數理計算,所以同樣要求代理人掌握這方面的知識。
“保險也是與時俱進的行業,會隨著新的情況設立與之匹配的產品,在創新性上也有要求,所以需要代理人了解保險產品的發展脈絡,從歷史經驗中汲取營養,因此,代理人在知識獲取上要有自我驅動力(行情838275,診股),同時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他補充道。
獨立國際策略研究員陳佳也指出,未來保險業對于關鍵領域的人才,包括數據挖掘、保險精算、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產業研究等領域的綜合化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會井噴,這也對我國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產業轉型倒逼教育轉型的趨勢預計會持續多年。若能審慎應對,不僅能輔助保險業數字化轉型與人力資源優化,更能解決當下年輕人勞動力市場結構性失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