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
1、中辦國辦重磅發文:要求銀行、險資、交易所全面支持民企融資
中辦、國辦在意見中指出,加快民營企業首發上市和再融資審核進度,抓緊推進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并試點注冊制,研究擴大定向可轉債適用范圍和發行規模,研究取消險資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行業范圍限制。
2、新一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在京開幕
2月14日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與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財政部長姆努欽共同主持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開幕式。本輪高級別磋商定于14-15日在北京舉行。
3、中國1月進出口數據
遠超預期!中國1月出口大幅回升 進口增速回暖
按美元計,中國1月進口同比-1.5%,預期-10.2%,前值-7.6%;中國1月出口同比9.1%,預期-3.3%,前值-4.4%。中國1月對美貿易順差有所收窄。
中國1月大豆進口量環比增近30% 天然氣進口再創紀錄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1月大豆進口738萬噸;而去年12月份進口量為572萬噸,為2011年12月以來最低。1月天然氣進口981萬噸,較去年12月份小幅上升6%,創下歷史新高。
進出口數據點評:沒有持續快速惡化,應避免對經濟的兩種誤判
華爾街見聞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從數據看,中國經濟下行速度較為平緩,政策層和市場需要避免兩種誤判:一是認為經濟斷崖下行,應采取強刺激手段;二是認為中國經濟將很快復蘇。
4、中民投
綠地121億接盤!3000億中民投甩賣資產,或引入資產管理公司戰投
中證報獲悉,中民投的六大板塊資產均在變賣。但市場質疑,中民投轉讓完上海董家渡地塊后,其余資產質量均不佳,變現能力堪憂。中民投此前向安信信托(600816)轉讓中民外灘股權已讓外界猜測其資金緊張。
綠地接盤中民投董家渡地塊坐實,30億債券已兌付
據21世紀經濟報道,中民投正通過引入戰略投資者、加快退出不符合戰略轉型方向的項目等多方面舉措。公司方面稱預計將在較短時間實現重大突破。對于“退出董家渡項目”,中民投表示,這屬于“戰略轉型部署”。
中民投拋出資產處置計劃,涉及航空租賃、房產開發等板塊
處置計劃涉及多家已上市公司,地產開發板塊資產,除董家渡項目外,其2015年收購的上置集團、2016年收購的億達中國也在擬退出之列。有接近中民投人士表示,這份計劃可能性很大,部分資產尋求買方也已有時日,不過短時間處置仍有難度。
30億償債款竟被銀行截胡?成中民投債大跌導火索,公司給出最新回應
據券商中國,觸發中民投債券與子公司接連大跌的導火索為一只30億元私募債違約,而私募債違約緣由在于中民投30億償債資金被一家農商行截胡劃走。是哪家銀行截走了這筆款?
5、“爭奪”上海第三機場:媒體稱選址敲定南通海門 官方尚未公布
南通海門位于上海一小時經濟圈中,被稱為上海“北大門”,與上海直線距離60公里。分析認為,新機場一旦落成,將大大改善上海航空格局的瓶頸現象,形成協調發展格局。
6、上海樓市調控確定今年目標:穩市場、穩房價、穩預期,新增供應保障性住房6萬套
上海將聚焦完善“四位一體”住房保障體系,今年新增供應各類保障性住房6萬套,較去年計劃有所增加,并有序開展第七批次共有產權保障住房供應,推進非滬籍住房困難家庭納入保障范圍試點,繼續加大廉租住房“應保盡保”和公共租賃住房分配供應力度。
7、上汽集團(600104)1月銷量負增長,同比下降14.1%
中國產銷規模最大的上汽集團開局不利,最新數據顯示,上汽集團2019年1月銷量611502輛,同比下降14.13%;其中,上汽大眾1月銷量19萬輛,同比下降11.18%。
8、證券時報:A股減持現象抬頭轉暖行情需呵護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兩天,A股市場呈現出減持現象抬頭的趨勢,這一現象勢必將對市場情緒產生一定的影響:多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大股東或董監高減持的公告,其中不乏一些大手筆減持計劃。希望市場各參與主體考慮市場情緒,適當呵護目前的反彈行情。眼下,支撐市場轉暖的主要邏輯尚未被破壞,“春季攻勢”有望延續,投資者亦無需對大股東或董監高的減持行為進行過度解讀。
9、股票型私募平均倉位超六成 超兩成私募滿倉
日前,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目前股票策略型私募基金的平均倉位為60.85%,相比1月份的57.00%,環比上升了接近3.85%的倉位。22.48%的私募目前處于滿倉狀態,相比1月份的22.61%基本持平;72.09%的私募在5成倉位或者5成以上,高倉位的私募占比相比上個月有所上升,整體變化不大。
10、冷靜看待限售股解禁 機構緊盯公司基本面
春節后首周,Wind數據顯示,兩市共計47家公司的限售股解禁上市流通,解禁市值超千億元。對此,機構人士認為,在市場有所回暖的背景下,限售股解禁對投資者偏樂觀的情緒影響不大,不同機構的減持意愿也有分歧。針對未來A股市場的解禁占比中多數為中小市值個股,少數為藍籌白馬股,機構表示,選股的核心關注點仍為公司基本面。
11、深交所:年報應力求還原真實的上市公司
日前,深交所編制并發布了《創業板上市公司2017年年報優秀案例匯編》,從718份創業板上市公司年報中選取25份優秀案例并逐一解讀點評。《匯編》指出,年度報告是上市公司對其報告期內生產經營成果、財務狀況的全面回顧和總結,其目的旨在讓投資者全面了解、客觀評價公司的盈利性、成長性和面臨的風險,以便對是否買賣或持有該公司的股票作出理性決策。上市公司在編制年度報告時,應力求“給投資者一個真實的上市公司”,為投資者提供決策的有效信息。
【掘金個股】
1、薄膜覆晶封裝 | 據媒體報道,驅動IC封測廠上半年淡季不淡,薄膜覆晶封裝(COF)、測試、基板產能也同步吃緊。在關鍵零組件的替代效應發酵的態勢下,驅動IC封測的COF產能在傳統淡季逆勢爆滿。業者透露,Android陣營華為提前下單已經帶動OPPO、vivo等將在第2季進一步擴大追單,另外包括諾基亞、三星等中階機型也將大力導入COF制程的顯示器驅動芯片,這造成了集成觸控與顯示芯片(TDDI IC)封裝、測試、COF基板持續供不應求。測試產能將一路滿載到今年上半年無虞,封裝產能也將保持在高檔水平。
點評:丹邦科技(002618)是國內COF領域龍頭公司,可生產COF柔性封裝基板及COF產品。合力泰(002217)掌握的超細線路柔性線路板及COF填補了OLED市場的空白,已在江西投資COF和高頻材料產業園。
2、折疊屏 | 據媒體報道,三星、華為等主流手機廠商近日紛紛宣布將在本月發布首款折疊屏手機,小米、OPPO、LG等廠商近期也在折疊屏手機方面動作頻頻。主流手機廠商均在折疊屏這一方向上加碼布局直接印證了這將是下一代智能手機產品的確定性迭代發展方向。
點評:航天彩虹參股公司合肥微晶的納米銀線柔性透明導電膜實現量產。道明光學(002632)全資子公司華威新材已進行研發包括納米銀線復合導電膜等多種產品。
3、鋰電池工廠 | 據報道,寧德時代歐洲區總裁馬蒂亞斯-岑特格拉夫近日在德國波鴻舉行的汽車研討會上宣布,寧德時代將在德國埃爾福特建造世界上最大的電池工廠,生產能力將達到100吉瓦時(GWh ,1吉瓦時等于100萬千瓦時)。該生產規模將比特斯拉的超級工廠還要大幾倍,后者目前的生產能力為20吉瓦時。
點評:A股公司中,江蘇國泰(002091)是國內電解液龍頭,寧德時代電解液主要供應商。科達利為鋰電池精密結構件龍頭企業,寧德時代為公司第一大客戶。
4、智能窗紗 | 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教授領導的團隊通過一種浸染自組裝的方法,以傳統的商業尼龍網紗(聚酰胺)為基底,成功研制了超大面積的柔性透明智能窗口材料。
點評:上市公司中,三聯虹普(300384)與華為達成合作,實現了可精準匹配織造需求的柔性化纖維生產。美達股份(000782)擁有聚酰胺新材料產能。
5、碳酸二甲酯 | 受下游需求逐步回暖推動,碳酸二甲酯價格14日出現反彈,山東地區市場價格調漲300元/噸,幅度近4%。目前主流報價在7100-7300元/噸,比去年同期高1400-1500元/噸,漲幅為25%。
點評:石大勝華(603026)是國內電解液溶劑龍頭,現有DMC產能12.5萬噸/年;奧克股份(300082)旗下2萬噸鋰電池電解液溶劑項目已實現量產銷售,產品品質達到電池級標準。
6、AI診療 | 日前,國際醫學(000516)科研期刊《自然醫學》在線發布了題為《使用人工智能評估和準確診斷兒科疾病》的文章,該文章由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與依圖醫療等機構共同完成。
點評:上市公司中,思創醫惠(300078)、衛寧健康從事醫院信息化業務,并且積極布局AI診療。
7、充電樁 | 據新華社14日報道,春節期間,國家電網公司經營范圍的26省份實現電動汽車充換電量1509.9萬千瓦時,較2018年春節同期增長154%。充電量較大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和長三角地區。
點評:特銳德(300001)為國內最大的充電運營生態公司,2018年全年充電量約11.3億度;萬馬股份(002276)是較早涉入充電樁行業的民營企業,已初步完成全國重點區域市場充電設施建設布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