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格防“疫”】 雨花街道共青團路社區:織密防控網,打好老舊小區疫情防控阻擊戰
平安法治微雨花
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線”,也是疫情嚴守的最后一道防線。在這場無硝煙的防疫戰斗中,雨花街道共青團路社區克服老舊小區封閉管理難的劣勢,筑起了防疫堡壘,受到了市區領導的充分肯定。
網格管理
強化網格管理,構建“大封閉”管控
構建24小時“大封閉”監測管理機制,針對老舊小區封閉難管理的特殊情況,結合網格化管理工作,劃分大網格大片區,共青團路一村、五村、南北別墅區進行封閉式管理設立6個體溫檢測點,對敞開式的共青團路三村、四村進行外圍大封閉管理,設立3個體溫監測點,做好登記、反饋,做到防控無死角,無盲區,做好回寧人員登記、體溫測量,對體溫異常人員予以動態跟蹤,同時,對登記的回寧人員要求自我居家隔離,向他們宣傳“對本人負責的同時,也是對他人負責”。
0.jpg
發揮網格作用,明確“五定”責任
以網格化管理為抓手,充分發揮網格員,志愿者作用,將轄區內企事業單位及“九小行業”納入網格內管理,做到全覆蓋。社區工作人員為監測點第一責任人,對監測點做到“五定”責任制,即定責、定點、定崗、定人、定時,加強進入人員與車輛的管理。
群策群防,打牢防控“第一線”
社區多途徑加強防疫宣傳,組織網格員和志愿者佩戴“紅袖章”,黨員佩戴“黨徽”,深入網格巡邏,聯動派出所、社區醫生、城管協管員、民兵、物業等多方力量,密織防線。在社區工作人員緊缺的情況下,區級機關、街道科室伸出援助之手,派人員到崗,形成合力,與社區工作人員并肩作戰,共筑疫情防控“墻”。
■ ■■■■
嚴防死守,堅守防疫“最后一公里”
通過前期網格化管理采集的大數據,電話聯系出租戶或房東,了解承租人員回寧信息,做好自我隔離宣傳。同時,社區上門入戶,發放小區臨時出入證,對在寧人員發放綠色出入證,回寧人員發放黃色出入證,強化進出人員的管理。對上門未見人員,張貼通知,要求回寧后及時報備社區,并做好居家隔離,確保排查、防控等各項網格化管理措施到位、徹底。
此外,社區網格員還和派出所、物業、協管員及志愿者積極開展防疫宣傳,共發放一封信1668份、海報90份,橫幅12條,宣傳手冊40余冊,發送企信通信息6744條。
七夕情人節520心形動態分割線
社區的細致工作受到了市區領導的充分肯定:
2月6日下午,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徐錦輝一行以“四不兩直”方式來到共青團路社區,對社區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社區網格員主觀能動作用抗擊疫情的工作給予了好評,認為社區書記對社區工作了解的很透徹、很熟悉,老舊小區能管理成這樣,十分不錯。
2月7日下午2點,區委常委、區人武部部長蔡會軍慰問社區一線人員,為防疫一線民兵帶來防寒手套等慰問,鼓勵大家聽黨指揮、堅守崗位、守土有責、能打勝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