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郝亞娟/張榮旺/上海報道
近日來,監管層密集喊話嚴禁資金違規進入股市。7月14日,銀保監會發布通報,再次提到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市的路徑主要有違規參與場外配資、多層嵌套投入股市以及信貸資金用途管控不嚴等。
與此同時,理財資金加碼權益類配置亦成為業內關注的熱點話題。《中國經營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已有銀行加碼權益類配置。“傳統銀行理財產品配置,債券配置權重比較大,權益類配置比較小;最近可能會逐步加大權益類的投資權重,慢慢提高至相對合理的范圍,這就涉及到銀行投資模式的轉型。”某理財子公司權益部人士分析。
嚴堵銀行資金違規入市
股市火熱背后,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市的亂象再次引起監管層注意。日前,銀保監會發文通報了近年來對相關機構監管檢查中發現的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業務領域的突出問題,包括業務風險隔離不審慎,理財資金違規承接表內不良資產,理財產品間通過非公允交易調節收益等,非標投資業務管控不力,資金違規流入股市,違規投向房地產領域、“兩高一剩”限制性領域等。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多家銀行因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股市被處罰。一位股份行廣東分行人士告訴記者:“我行嚴禁企業貸款資金流入股市、房地產市場,除了貸前要求企業提供相關材料之外,貸后會通過核查企業經營情況及一些技術手段來監控資金用途。”
“銀行資金違規流入股市,大致來看,有三種渠道:通過低成本放貸資金進入股市如消費貸款流入股市;通過自營或理財的委外渠道;通過向券商等機構提供配資服務。”廈門國際銀行投行與資管部任濤博士向記者分析。
任濤認為,監管嚴查資金違規流入股市與今年的市場環境有關。“年初以來受疫情影響,政策層面寬貨幣寬信用的力度較大,導致市場從銀行獲得信貸資金的利率較低、便利性較高,其中一部分信貸資金流入股市,并沒有進入實體經濟;隨著經濟基本面有所修復,先前的市場亂象有所抬頭,進一步穩經濟的必要性有所降低,因此規范資金用途尤為必要。”他分析稱。
東方金誠首席金融分析師徐承遠表示,在當前權益市場異常火熱的情況下,監管部門也發現在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業務上仍然存在一些老問題,存在局部風險。這次重提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風險,就是為了鞏固前期整治的成果,嚴防資金空轉、脫實向虛,控制系統性風險。
在法詢金融監管研究院副院長周毅欽看來,不論是銀行表內還是表外理財的融資客戶,如果客戶的融資用途明確不允許入市,那么客戶通過各種繞道曲線入市自然是明顯違規的。銀行理財資金可以進入股市,但必須符合相關的監管要求,比如集中度、投資比例、投資要求等。
談及銀保監會上述通報對銀行資產端的影響,中信建投(47.200, 0.69, 1.48%)楊榮團隊認為,上述通報主要是起到警示和打擊違法違規行為,這將減少資金空轉規模,引導資金利率下行,確保資金流向實體經濟,銀行體系承擔的金融風險下降;而且新產品中有資金投資二級權益市場,權益市場價格波動較大,風險提高,如果新老產品劃轉不合規,有可能新產品的風險將傳染到老產品中,帶來交叉風險。而今通報后,新老產品劃轉合規,這種潛在交叉風險將下降。
引導銀行資金正確“入市”
一方面是監管嚴堵資金違規入市,另一方面是銀行理財資金擬加大權益類產品布局。
“根據當前市場的環境、理財產品投資風險的定位以及對股票、債券市場相關性的多因素考慮,我司計劃將權益類資產配置從目前的2%提高至5%。”前述受訪某理財子公司權益部人士表示。
“我們也在研究加大權益類資產配置。”某城商行資管部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該行主要通過與持牌金融機構委外合作投資股市,而對合作機構的篩選主要是通過過去業績、風格、策略以及跟蹤監控。
事實上,鼓勵理財資金入市也是監管自去年以來關注的重點。今年6月中旬,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提到,銀保監會擬推出六項舉措支持資本市場發展,其中一項為加大權益類資管產品發行力度,支持理財子公司提高權益類產品比重。
銀行理財資金加碼權益類投資是大勢所趨。周毅欽向記者分析,“一方面,銀行理財向理財子公司轉型后,不可能再像過往靠固收類產品‘一招鮮打遍天下’,需要向公募基金積極轉型布局權益類投資,今年公募基金依靠權益類基金完全引爆了整個資管市場,令其他資管機構十分眼紅;另一方面是國家宏觀金融環境一直在引導銀行理財、保險、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長線資金入市,而銀行理財對于權益的配置仍然會非常謹慎和小心。”
從銀行理財資金進入股市的渠道來看,普益標準研究員王晨宇向記者分析,按照《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的相關要求,銀行公募理財產品可以利用委外投資、投資公募基金產品的方法間接投資股票,同時,私募理財產品可以直接投資于股票市場。另外,由于監管明確銀行理財產品可以投資非標,銀行理財也可以通過購買券商兩融收益權、場內外股票質押等方式間接進入股市。
徐承遠指出,盡管現階段銀行理財參與權益市場的模式和品種較為豐富,但更偏向通過交易結構設計獲取固定收益,實際平層投資股票二級市場的規模很小。
談及具體原因,任濤分析,理財資金投資入市存在著投資風格、投資策略和風險偏好等方面的市場適應性問題,考慮到理財資金衍生于銀行,投資風格相對較為保守。傳統來看,60%以上為債券類資產,權益類資產占比一般不會高于3%,由于債券市場與股票市場風格的差異,意味著入市后投資風格上需要有比較大幅的切換。
另外,銀行還需在投研和人才引進方面加大力度。“傳統銀行理財業務的風險偏好和銀行自身授信保持基本一致,差別不會太大,入市后需要更關注信用主體,關注行業和個體選擇,這需要風險偏好的提升來給予配合,也即理財業務的風險偏好需要不斷向公募基金看齊。”任濤如是說。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