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長期回報突出,成長股投資一直都是股票投資里最具吸引力的領域。近年來,伴隨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快速發展,一批國內資管人積極實踐成長股投資,在創造投資佳績的同時,為行業進步和理念發展也提供了更多思考。
說起成長股投資,管華雨在業內頗具口碑。他從業二十余年,曾在交銀施羅德基金、彤源投資等知名機構負責股票投研,是管理規模超百億的明星基金經理。就在前不久,這位資管大咖設立“合遠私募”,開始自主創業。
![]()
借著這一契機,券商中國記者與管華雨進行了一次深度訪談。從投資理念到具體方法,由宏觀理解及市場觀察,他分享了很多有關成長股投資的深刻洞見。管華雨把自己總結為“根植時代,精選成長的價值投資者”,他認為投資要與時俱進,緊扣時代脈絡的同時尋找景氣子行業中的未來優質龍頭公司。在公司研究中,他特別強調調研的重要性,以此提煉出企業核心競爭力和發展變化的關鍵要點。
對于A股市場,管華雨的判斷是今年上半年處于震蕩整理期,下半年孕育著轉機。考慮到整體估值不高,政策趨向寬松,市場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概率仍然較低。下半年如果戰爭風險下降或者消除,海外壓力減輕,國內沿著托底經濟、改革開放的正確道路堅定前行,A股存在著走出區間震蕩,重拾慢牛升勢的契機。
券商中國記者整理了管華雨的成長股投資十大心得,以饗讀者:
1、投資組合的構建要和經濟所處階段以及時代發展特征相吻合。
2、中國經濟體量大,增速較高,成長性行業和股票的投資機會比較豐富。在目前階段,奉行以合理的價格買入成長性企業,可能會比以深度價值方法做投資更容易獲取好的收益。
3、即使遵循價值投資的方法,也要與時俱進,深刻體察社會和產業的變化,“躺贏”是不可能成功的。
4、好的投資標的需要行業和公司的景氣度已經或即將進入上升通道,加上相對合適的價格,不會輕易嘗試逆景氣趨勢投資。
5、“質在價先”,寧愿以一個合適甚至是稍高的估值買入優質企業,也不會貪便宜去買二三流企業。
6、短期行業貝塔作用比較大,長期公司阿爾法因素更重要。警惕那些純粹因行業貝塔帶來階段性成長、自身不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偽成長”。
7、通過公司調研,可以探查行業的競爭格局,研究行業和企業的盈利模式,分析企業在上下游的議價能力,深入了解公司的治理結構和管理層的經營能力、胸懷氣度,從而提煉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發展變化的關鍵要點。
8、應對波動的第一要務是深入研究、持續跟蹤產業和企業,規避投錯標的、投資資金發生永久性損失的風險。
9、國內市場估值波動較大,在中國做價值投資,要非常注意利潤的兌現,在合適的機會,還是要去嚴肅考慮兌現利潤這件事。
10、能力圈拓展需要持續跟蹤,持續積累,持續吐故納新,還需要團隊合作。基金經理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品德。
成長股投資要根植新時代
管華雨平時為人低調、專注投資,身邊人對他的印象是資管圈里的“勞模”。訪談過程中,他的語速很快,言語間透出不少家鄉宜興的特質——干練、講規矩、追求品質。
“我對自己的概括,是‘根植時代,精選成長的價值投資者’。”聊到投資理念,管華雨用這個詞做自我總結。
他進一步解釋說,首先,從投資的底層邏輯看,自己是價值投資的堅信者。價值投資是雙贏的思路,和他做人做事追求多贏的理念不謀而合。在個股選擇過程中,管華雨主要觀察行業的盈利模式,市場的競爭格局,公司的議價能力、歷史經營狀況和財務表現、公司的治理結構、管理層能力心胸等,從而提煉和分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以及影響因素,然后再考慮價格,基本不考慮籌碼博弈。
其次,投資組合的構建要和經濟所處階段以及時代發展特征相吻合。這其中又有兩層涵義:一是中國經濟體量大,增速較高,成長性行業和股票的投資機會比較豐富。在目前階段,奉行以合理的價格買入成長性企業,可能會比以深度價值方法做投資更容易獲取好的收益。二是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快,導致產業興衰,社會面貌等變化也快。因此即使遵循價值投資的方法,也要與時俱進,深刻體察社會和產業的變化,“躺贏”是不可能成功的。
再者,各個行業特別是眾多細分子行業的景氣狀況因為和外部環境的關系,其滲透率提升速度、供給結構變化等都會展現一定的波動,此起彼伏是常態。如果進一步細分到公司層面,不同企業因為理念、戰略、能力的差異,在幾輪行業景氣波動后,經營情況可能有天壤之別。精選成長,首先是通過前瞻分析和行業比較找準未來一個階段的優勢景氣子行業,充分借助行業上升的推力;其次是甄別出未來的優質龍頭企業,合理把握其估值準繩,通過陪伴企業快速、高質量的價值創造過程,分享市值擴張成果。
成長股投資要根植新時代,這是管華雨尤為強調的一點,也是他從業二十余年的感悟。2002年金融碩士畢業后,他加入申銀萬國證券投資部,工作期間繼續攻讀了博士。離開申萬后,他曾在信誠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和彤源投資任職,一路成長為明星資管人。
管華雨第一次走上基金經理崗位是2007年,從業最初的10年里,中國經濟增速非常快,快速發展的子行業很多,優秀企業創造價值的速度很快,二級市場這些股票給投資者帶來的回報也非常大。在那個階段,他開始認識到投資組合的構建要跟時代發展的大背景相吻合。
“最近二十年,A股市場經歷了幾輪牛熊轉換,背后都有經濟背景的重大變化。剛入行時,金融是我主要研究的幾個子行業之一,2007年巨無霸銀行的利潤增速超過60%,優質股份制商業銀行的市凈率超過9倍,和現在比是天壤之別。2008年金融危機后,消費在國民經濟中的占比不斷提升,消費股之后持續表現,成為A股市場最亮眼的子行業之一。最近幾年,先進制造、科技創新又變成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之一,牛股不斷涌現。這些高速增長子行業和高速成長的企業,都是時代賦予的機遇。在成長價值投資的大方法下,我覺得千萬不要忘記時代發展的大背景。”管華雨舉例說。
質在價先,挖掘有核心競爭力的“真成長”
在成長股投資中,選股至關重要,要尋找“真成長”、甄別“偽成長”,管華雨深諳其道。
“一方面,要深入理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找準好公司;另一方面,準確把握影響企業的關鍵因素,判斷企業的經營趨勢。”管華雨指出,好的投資標的需要行業和公司的景氣度已經或即將進入上升通道,同時價格相對合適,不要輕易嘗試逆景氣趨勢做投資。
在選股時,他有四條具體標準:
第一,公司要處于長期成長性行業。夕陽行業雖然也有“沙漠之花”,但尋找起來往往事倍功半。
第二,在商業模式上不存在明顯瑕疵。例如收入、利潤的增長是靠應收賬款堆砌而來,未來存在風險;或者說下游只有一兩個客戶,非常強勢等情形。這樣的公司即便有幾年的高成長期,也要謹慎考慮它的經營屬性和投資價值。
第三,公司必須是龍頭企業且治理結構優良,管理層需要有比較出眾的格局和能力,有可追溯、可證明的歷史經營記錄。另外他對管理層的誠信有一定“潔癖”,誠信方面具有重大瑕疵的公司會一票否決。
第四,在投資上還有兩點考量:一是未來1~2年景氣度相對較好,順勢而為很重要,如果買到一個處于短期景氣度頂峰,未來1-2年往下走的公司,結果大概率也不會特別好;二是“質在價先”,寧愿以一個合適甚至是稍高的估值買入優質企業,也不會貪便宜去買二三流企業。
“所謂‘偽成長’可能有幾種情形:一是純粹由于行業貝塔帶來的階段性成長,自身并不具備核心競爭力;二是商業模式存在重大瑕疵;三是財務處理有問題的企業。這些問題其實可以通過財務報表的相互印證、產業鏈上下游的驗證和常識判斷等,去發現蛛絲馬跡。”管華雨表示。
上市公司調研,是管華雨平時會花費大量精力去做的一件事,這是他挖掘好公司的重要抓手。每次調研前,他都會做好充分準備,研究清楚行業狀況、公司歷史和財務數據,想好需要驗證的問題、列好調研提綱。在他看來,通過調研可以探查行業競爭格局,研究企業的盈利模式,分析企業在上下游的議價能力,深入了解公司的治理結構和管理層的經營能力、胸懷氣度,從而提煉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發展變化的關鍵要點。
在采訪中,管華雨還談到了成長股投資的風控問題。成長股預期高估值貴變化快,股價波動性遠高于價值股。在低利率的大背景下,大量資金追逐有限的投資機會,優質公司的估值會比以前更高,波動性也會更大,對此投資者要有一定的心理準備。
“應對波動第一要務是深入研究、持續跟蹤產業和企業,規避投錯標的、投資資金發生永久性損失的風險。要時刻對市場存敬畏之心,順勢而為,不能固執過頭。此外,國內市場估值波動較大,在中國做價值投資,要非常注意利潤的兌現,在比較適合的機會,還是要去嚴肅考慮兌現利潤這件事。從長期看,長線機會的把握更為重要,凈值波動并不是最可怕的,關鍵是凈值能否較快創出新高。”管華雨強調。
A股下半年可能迎轉機
今年以來,在美聯儲加息和動蕩國際局勢影響下,全球股市持續疲軟,A股市場同樣表現低迷,何時能夠走出陰霾是國內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管華雨分析認為,A股今年上半年處于震蕩整理期,下半年孕育著轉機。經歷了2019年、2020年的全面牛市以及2021年的結構性牛市行情后,2022年上半年市場面臨的大環境是經濟增速下降、海外貨幣政策正常化,高成長行業股票的估值需要消化。因此上半年大概率震蕩整固,下半年可能存在轉機。當前的俄烏沖突,顯然使得上半年市場風險進一步加大。但是考慮到整體市場估值不高,政策趨向寬松,因此出現系統性風險的概率仍然較低。下半年如果戰爭風險下降或者消除,海外壓力減輕,國內沿著托底經濟、改革開放的正確道路堅定前行,A股存在著走出區間震蕩,重拾慢牛升勢的契機。
今年市場宏觀面的變量很多,管華雨的投資決策體系也包涵自上而下的宏觀理解。不過他所說的自上而下維度,更多是從人口結構、社會發展的特征,時代變遷和行業興衰等更底層的變化上去考慮。
“宏觀經濟除非發生很大的轉折,小的波動我們在投資過程中會把它主動過濾掉。宏觀判斷不需要經常去做,大的方向定了以后,它的慣性會比較強。剩余90%的時間我們都會放在行業比較和公司研究,主要時間還是落實到公司和企業上。”管華雨說。
受俄烏沖突攪動,大宗商品價格居高不下,滯脹擔憂始終困擾著市場。對此,管華雨認為,俄烏沖突演變為更大范圍戰爭的概率較低,俄烏戰爭真實影響的資源品類并不多,集中在石油、天然氣、小麥、鎳等少數幾個商品,給商品市場帶來的供給沖擊相對也會較小,近期商品價格上漲,寬松貨幣帶來的金融屬性充當了重要推手。如果歐美從疫情中恢復順利,貨幣政策正常化以后,商品的金融屬性會削弱,疫情恢復和貨幣大寬松兩種情形不太可能同時出現。
關于俄烏戰爭,管華雨提醒要非常關注的信號是,它反映了當前逆全球化之風愈演愈烈,各國面臨的外部環境日趨復雜,大家都需要平衡好各方的利益關系,為國內的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外部條件。
那么,A股市場現在是否可為?管華雨給出了肯定的答案。他認為,從全球股市到中國A股,市場對于短期風險因素的反應都已較為充分。從中長期看,充分反映這些負面因素的股票價格,其實給了投資者一個很好的中長期逢低買入的機會。
丘吉爾說過:“永遠不要浪費一場好危機”,股神巴菲特在2020年股東大會上也曾引用過這句話。管華雨對此很認同:“危機意味著危中有機,它提供了解決問題的契機。從經濟、社會的發展角度看,當處在高速發展的過程中時,很多問題往往是被掩蓋或忽視的,一旦出現了危機,隱藏的問題可以充分暴露,有利于大家更深刻地認識和解決好相關問題。危機過后,整個經濟、社會便可以以更加健康的狀態重新出發。從股票市場的歷史表現看,更是如此。”
“合者同行,行遠自邇”
今年3月初,管華雨離開了工作多年的彤源投資。就在近日,由他創辦的“上海合遠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合遠私募)完成工商注冊,這位資管大咖正式開啟自主創業路。
“銳始者必圖其終,成功者先計于始”。起步之初,管華雨對新平臺的未來就有了清晰的定位和規劃,正如公司名字的寓意“合者同行,行遠自邇”。
“我一直都希望能建立起一家求真務實,可以長久、純粹地做資產管理事業的私募平臺,為持有人持續創造價值。私募行業的競爭,已經逐漸從幾個核心人員的比拼,上升到團隊綜合實力的競爭。要在公司文化價值觀、治理結構、產品設計、投研管理、運營服務、合規風控等各方面都追求精益求精,吸引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不懈努力,才有發展壯大的可能性。資管行業有良好前景是大家的共識,我們愿意帶領團隊,簡簡單單做好投研,實實在在為客戶持續創造長期價值。”管華雨坦言。
對于合遠的未來規劃,他用“成長共享”四個字來概括,其中包含三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是與持有人成長共享。首先是全力做好投研,良好的凈值曲線是資管公司生存發展的根本。合遠希望持有人能夠長期陪伴公司成長,并且在這一過程中獲得扎扎實實的收益。
第二個層面,公司內部成長共享。合遠會建立扁平、高效、公平的管理和分配機制,讓大家有收獲,有成長,心情愉悅,充分實現公司和員工和諧發展。
第三個層面,與外部成長共享。公司將與合作機構相互扶持,共同成長,同時積極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為資管行業健康發展盡一份綿薄之力。
長期以來,基金經理都被看作是金融金字塔頂端的職業,作為一位在資管行業摸爬滾打多年的“老法師”,管華雨分享了自己的職業感想:“基金經理要始終關注時代發展最前沿,因為每天接觸新事物、新變化,人始終處于心態年輕、斗志滿滿的狀態,同時又能和優秀的同事、同業一起切磋技藝,共同探求真相。”
當然,想要成為優秀基金經理也并非易事,有著很多硬核標準。“首先要有良好品德,這是最重要的,金融從業人員受到的誘惑較多,品行不端容易走上歪路;其次要具備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斷拓展能力圈,要持續跟蹤、持續積累、持續吐故納新;再者,要有求真務實的態度,正視缺點和不足,敢于自我否定和自我升級;此外,還要有良好的抗壓能力。”在訪談的最后,他給出了這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