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以來,新一輪新冠疫情爆發后,需求收縮、消費下滑首當其沖。4月13日國常會以來,國務院辦公廳、發改委、商務部等多部門密集發文部署促消費。如何迅速扭轉消費下滑態勢,已成為中國政策層應對本輪經濟下行的核心課題。
國內經驗表明,當前形勢下不宜再低估消費券的作用。減稅降費并非萬能,基建投資也面臨困境,消費券可更加直接快速地作用于需求側。
![]()
深圳發放消費券人均30元?香港人均5000港元
據深圳市商務局4月27日消息,深圳市將從近日起通過美團、京東平臺,向深圳消費者陸續發放5億元消費券,更好滿足市民購物、美食、旅游等留深過節消費需求。
資料顯示,深圳2020年人口總數為1700萬人,那么5億消費券平均算下來每人大約30元。
4月27日,廣東省江門市住建局、商務局聯合主辦“2022年江門夏季促消費活動”新聞發布會,會上宣布,自4月28日起,將向在江門市購買新建商品住房并辦理合同網簽手續的前若干名購房人,發放總價值3700萬元的消費券。本次活動時為期兩個月。
而此前香港也通過發放消費券刺激消費,今年4月11日,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將向每名符合資格的18歲或以上香港永久性居民及新來港人士,發放總額5000港元的電子消費券。預計受惠人數達720萬人,涉及約360億港元的財政支出。
國內外刺激消費政策的實踐經驗表明,當前形勢下不宜再低估消費券的作用。減稅降費并非萬能、尤其面臨“幸存者偏差”,基建投資也面臨項目效率下滑的困境。相較而言,消費券可更加直接快速地作用于需求側,在經濟下行期能夠發揮更快更大作用,逆周期政策屬性更加突出。
發放消費券能否真正提振經濟、刺激消費?
政府發放消費券,一方面有利于促進短期消費、恢復消費信心,另一方面通過對商家的間接補貼,增加商家短期收入、緩解經濟低迷時期商家經營壓力。
消費券具有一定的“乘數效應”,每投放1元的消費券,大約可產生2-3倍的直接消費乘數:
2009年杭州市場曾連續兩次發放消費券,第一期2041萬元的消費券帶動了4207萬元的消費額,“乘數效應”達到2.06倍;
2022年東莞市場發放了500萬元的文旅體消費券,實際核銷435萬元,核銷率87%,關聯消費總額約1200萬元,直接消費乘數達到2.75倍,短期效果顯著。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之初,國內多個城市(杭州、南京、上海等)密集發放消費券,總金額達到百億級別,本輪疫情影響同樣復雜嚴峻,未來促消費政策有望逐步落地,目前已有部分城市跟進發放消費券。
發錢直接促進了美國消費大增 拉動經濟強勁復蘇
疫情后多國進行了民生紓困和消費扶持政策,主要手段包括減稅免稅、發放紓困金和消費券等。以美國為代表的大額現金轉移支付直接提振了居民收入和消費,但規模過大且造成通脹高企的問題;一些刺激力度較低的國家例如歐洲和新興市場居民消費仍未回到疫情前水平。
美國的經驗是,現金補貼使得居民可支配收入不降反升,儲蓄和消費雙增加,消費需求大增的同時也保護了居民資產負債表。
在疫情沖擊和三輪成年人合計3200美元的現金補貼的影響下,雖然美國儲蓄率大幅提升(2020年和2021年相對2019年分別增加867bp和435bp),但消費支出增速強勁并在2021年初超過了疫情前水平;消費拉動了美國經濟的強勁復蘇。并且根據NBER的調查,31%的現金補貼用來支付負債,補貼保護了居民的資產負債表,也為后續消費繼續強勁打下了基礎。但負面的影響是通脹也持續高攀。
問題是發放現金容易發生基礎效應,例如美國好多人都直接拿錢就用來付房租付學費,而這個消費,本來就應該有的。所以發錢沒有產生額外消費。
與美國發放現金不同,香港發的電子消費券,不能付房租,不能用來付學費,只能用來消費。
美國由于儲蓄率低,一旦沒有收入,房租房貸付不出,信用卡還不上會發生信用坍塌,政府發錢相當于充當守門人角色,在危機時刻給美國經濟兜底。
相比直接發放現金,消費券的好處是:一方面消費券通常設有效期,避免流動性的長期增加,對貨幣超發和通脹壓力有更好控制;另一方面由于限定了使用場景,具有更精準的政策靈活性,也一定程度減少了現金進入資本市場,從而更多刺激實體經濟的修復。
缺點是:無法起到保護居民資產表效果,尤其是如果居民資產負債表并不算健康的情況下。此外,在疫情本身可能帶來消費意愿下降和收入下降的情況下,如果消費券的金額較小、適用范圍受限、且更多為折扣券的話,由于還需要配合額外現金支出,可能未必能達到完全釋放和刺激消費的效果。
中金公司(601995)通過研究比較一些典型國家和地區消費刺激方式和效果,以及消費相關的板塊表現。得出結論是,消費券和現金短期均有正面影響但各有長短,不過最終效果還要看居民部門的資產負債狀況,否則未必能夠達到預想的效果。
從中金公司跟蹤的餐飲和零售娛樂高頻指標看,在財政刺激(無論是現金還是消費券)實施后,線下服務業消費頻次均有所增加,但消費修復的大趨勢仍然取決于封鎖措施和疫情擾動情況,最終修復程度則取決于居民資產負債和收入。
2021年5月以來,歐美國家就逐步開始了對內和對外的開放過程,期間雖然疫情反復擾動(如去年夏天Delta和四季度Omicron),政策開放方向并未改變。對歐美主要國家疫情、政策、線下活動和復工等高頻跟蹤過程中,發現線下服務業的修復程度,核心是政策開放程度、節奏看疫情擾動,但最終修復水平則取決于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
2020年至今美國進行了三輪合計約6萬億美元左右的財政刺激使得美國居民商品消費很快超過了疫情前水平,服務型消費也以較快的斜率修復。并且從線下活動數據看,限制措施減少后,即便是在Delta和Omicron疫情沖擊下,線下餐飲、出行、娛樂等數據的修復速度都明顯比2021年初Alpha疫情限制時期更快。
消費券惠及的領域主要包括基礎食品、家電、汽車、餐飲、旅游、酒店等,政策利好下,中泰證券(600918)認為這些此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有望迎來邊際好轉。在這些行業密集發放消費券能夠有效刺激消費、提振內需,幫助困難企業渡過難關、緩解經營成本上升及人工租金壓力、穩定市場預期。
從疫情防控來看,國內長期仍會堅持動態清零政策、嚴防境外輸入、加快疫苗接種和疫苗研發,“后疫情時代”消費市場有望持續復蘇,基礎食品、家電、汽車、餐飲、旅游、酒店等此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均處于復蘇大趨勢起點,相關龍頭企業的基本面或將迎來修復機會,將在行業景氣度復蘇及市場滲透率提升雙重因素共振下呈現更加亮眼的表現。近期相關龍頭企業股價表現較為強勢,反映出投資者對后市前景的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