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有兩只新股華海清科、宇邦新材安排發行。這其中尤以華海清科的發行引人關注。因為華海清科是近期發行的僅有的“過雙百”新股,即發行價超過百元,達到136.66元/股;發行市盈率過百倍,達到127.9倍。因此華海清科屬于典型的“雙高”發行。
![]()
發行價超過百元
經過4月份新股發行與上市的大幅棄購與破發后,從4月下旬以來新股發行出現了新股發行價格與發行市盈率雙雙回落的良好趨勢,如中科江南的發行市盈率只有24.36倍,明顯低于其行業上市公司45.69倍的平均市盈率水平。
也正是由于新股發行價格與發行市盈率回落的緣故,所以5月上市的新股都獲得了正收益,沒有出現上市首日破發現象。并且不少注冊制新股上市當天的收益都非常可觀。如5月17日上市的普蕊斯,上市首日平均漲幅達60%,單簽平均收益達1.39萬元;5月18日上市的中科江南,上市首日平均漲幅為70%,單簽平均收益為1.18萬元;5月20日上市的思特威,上市首日平均漲幅達61%,單簽平均收益達9560元。
或許正是由于5月上市新股未現破發現象且還獲得了可觀的打新收益的緣故,結果投資者對新股的熱情又激發起來。又出現了華海清科這種“雙百發行”的新股,并引來市場對該股發行的高度關注。有輿論聲稱該股是“大肉簽”,有投資者認為這將是一只“破發股”,二種觀點針鋒相對。
高價發行的華海清科會成為“大肉簽”嗎?這種說法未免有些不靠譜。因為高價發行,就認為是“大肉簽”,有這種觀點的人跟股市傻瓜沒什么區別。如果高價發行的股票就是“大肉簽”,那么,我們不妨建議將每一只新股的發行價格都定在每股100元甚至1000元以上,如此一來,豈不是每一只新股就都是“大肉簽”了嗎?顯然并非如此,因為這樣的定價只會進一步放大新股的投資風險。
之所以有輿論甚至是市場人士認為高價發行的股票是“大肉簽”,主要是一些人機械地把其他股票的漲幅套在高價股身上的緣故。比如5月上市的注冊制發行新股,基本上在上市首日都有60%的漲幅。按此計算華海清科上市首日的收益,中一簽按500股計算,收益可以達到4萬元以上,這當然是“大肉簽”了。
但關鍵是華海清科是“雙百”發行,發行價過百,發行市盈率也過百,是典型的“三高”發行,即高發行價、高市盈率、高超募,如此“三高”發行的華海清科在新股上市首日能有60%的漲幅嗎?這顯然不是事先可以憑空想象的。畢竟“三高”發行本身就抑制了新股上市后的炒作空間,市場不能簡單地把其他新股上市的漲幅套在一只“三高”發行的新股身上。
那么,“三高”發行的華海清科會成為“破發股”嗎?或者說會不會在新股上市首日破發呢?雖然說新股上市一切皆有可能,不排除華海清科上市首日存在破發的可能性。但總體說來,這種可能性還是相對較小的。雖然說華海清科也屬于高價發行新股,發行價達到了136.66元/股,但這個發行價在A股市場也不算絕對的高價發行,像禾邁股份發行價高達557.80元/股,相比較來說,華海清科的發行價還是要低很多。
從發行市盈率來看,華海清科的發行市盈率達到127.9倍,雖然這是一個比較高的市盈率水平,但相對于一些高市盈率發行的新股來說,華海清科的高市盈率也不算高得離譜,如禾邁股份的發行市盈率就達到了225倍,同樣遠遠高于華海清科的發行市盈率水平。
而且華海清科的發行市盈率是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靜態市盈率平均水平的。如在同行業可比的上市公司中,中微公司截至5月23日,扣非后的市盈率為214.28倍;北方華創扣非后為174.76倍;芯源微扣非后為177.37倍;盛美上??鄯呛鬄?98.75倍??梢?,在同行業可比的上市公司股票,其估值都不算低。如此一來,華海清科127.9倍的發行市盈率水平就顯得不高了。這也意味著華海清科上市首日淪為“破發股”的可能性并不大。對于華海清科上市后的表現,投資者不必盲目樂觀,也不必過于悲觀?;蛟S它既不是“大肉簽”,也不是“破發股”,畢竟新股上市并不是在“大肉簽”與“破發股”之間二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