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來,全國從南到北經歷了多輪高溫天氣,“北烤南蒸”。7月7日,中央氣象臺表示,未來幾天京津冀、黃淮海等地將持續受高溫影響,同時高溫范圍也將擴大,江南、華南也多高溫天氣。
持續高溫之下,多省市用電負荷創下新高。早在5月31日,廣東的空調負荷就與去年7月高溫時段負荷基本持平,當日南方電網最高統調負荷達2.22億千瓦,接近歷史最高。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5月份,全社會用電量722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4%。
【資料圖】
南都記者了解到,今年夏季電力供需形勢緊張,一方面做好電力保供,保障居民用電;另一方面,包括安徽、四川、重慶、廣東等多地發出節電倡議,包括空調溫度不低于26℃、暫停城市燈光秀等。
據廣東臺山發布6月25日消息
據安徽發布7月2日消息
據安徽合肥發布7月6日消息
據安徽中安在線7月6日消息
據四川資陽6月30日消息
據陜西5月31日消息
據新疆天山網6月8日消息
要保障民生用電和重點用電安全穩定
國家能源局副局長余兵近日表示,近期多個地區氣溫大幅攀升,用電高峰期提前。數據顯示,1—5月,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5.2%;分地區看,全國16個省(區、市)用電增速超過5%,6個省(區、市)用電增速超過10%。5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增長7.4%,其中,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同比增長8.2%。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預測,今年全國最高用電負荷約13.7億千瓦,比2022年增加8000萬千瓦。若出現長時段大范圍極端氣候,則全國最高用電負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1億千瓦。今夏全國電力供需總體緊平衡,南方、華東、華中等部分區域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需偏緊。
目前多省份電網負荷已創新高,如何保障電力供應?日前,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回應,將重點做好5方面的工作:推進各類電源項目建設;加強燃料供應保障,保障頂峰發電所需的煤電高熱值煤、氣電用氣和水電蓄能;促進各類發電機組應發盡發。確保高峰時段火電出力水平好于常年,優化水庫群調度提升水電頂峰發電能力,促進風電、太陽能發電、核電多發多用;做好全國電網運行的優化調度。加強跨網互濟,做好重點地區、重要時段供電保障工作;做好電力需求側管理。堅持開源和節流并重,切實保障民生用電和重點用電安全穩定。
6月24日,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工作人員頂著高溫,對重要供電線路、變電站進行巡視,及時開展檢修及改造作。新華社記者 趙子碩 攝
火電作為電力保供“壓艙石”作用凸顯
“確保高峰時段火電出力水平好于常年”,國家發改委這一表態,更加凸顯火電作為電力保供“壓艙石”的作用,尤其是在今年在高溫炙烤下用電需求增加、西南降水偏枯導致水電出力不足背景下。
實際上,火力發電增速也在加快。據國家統計局,5月份,發電688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6%。分品種看,火電同比增長15.9%,增速比4月份加快4.4個百分點;水電下降32.9%,降幅比4月份擴大7.0個百分點。此外,核電增速也有上升,風電增速回落,太陽能發電由降轉增。
以水電大省四川、云南為例,由于前期氣候干旱,降水偏枯,兩省水力發電量下降,與此同時,火電快速增長,以補充水電缺口。云南省統計局6月19日發布,今年前5月,云南火力發電277.2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1.1%,其中5月火力發電70.02億千瓦時,增長141.5%,增速創2009年11月以來新高。
氣溫升高會加大社會用電負荷。國家氣候中心預計,今年盛夏(7-8月),華北、華中中部和南部、西南地區東北部等地還將出現階段性高溫過程。在需求增加的背景下,以及今年來市場煤價的下降,長協煤保障力度持續加強,使電廠成本壓力釋放,火電公司的盈利前景被看好。近段時間以來,受業績改善等影響,火力發電板塊在資本市場上持續走強。
煤電未來需兼顧低碳減排和安全保供要求
此前兩年受煤炭價格高漲影響,以火電為主的發電企業出現“多發多虧”的情況,由于“綠電”運營模式具備較強業績確定性,成為企業盈利重要組成部分,部分沖抵了火電業務的虧損壓力。
近期持續高溫下電力板塊成焦點,與此同時火電轉型、綠電發展也引起關注。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表示,火電在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同時火電又是碳排放第一大行業,其低碳轉型不但事關自身可持續發展,也關乎我國的“雙碳”進程。
分析指出,為實現碳達峰,需要大力發展新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發電占比。煤電未來發展需要兼顧低碳減排和安全保供的雙重要求,從高碳電源轉變為低碳或零碳電源,并由主體性電源轉變為基礎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電源。
《碳中和目標下中國火電上市公司低碳轉型績效評價報告2022》。
日前發布的《碳中和目標下中國火電上市公司低碳轉型績效評價報告2022》對不同火電企業的低碳轉型路徑進行了分析。報告以火電上市公司2020年年度報告中披露的數據為基準,選取了火電裝機占比30%以上的31家火電上市公司作為評價樣本,圍繞火電資產優化轉型和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兩個主題,建立了“十三五”和“十四五”及更遠期兩個階段的低碳轉型評價體系,并生成四份低碳轉型績效排行榜。根據評價結果,課題組挑選了低碳轉型績效表現突出的四家典型企業:吉電股份、中國電力、國電電力和廣州發展,并總結了這些企業在低碳轉型上的經驗。
報告建議,火電公司應制定明確有效的低碳轉型規劃,優化存量火電與發展新能源并行,并積極參與碳排放交易和綠電交易。同時,火電公司應加大綠色轉型投入,培育源網荷儲一體化、增量配電業務、綜合能源服務等新業態新模式,建立健全公司碳資產管理體系,并借助第三方核查機構提升管理能力,堅持信息披露公開到位。報告也建議,政府部門盡早制定關于火電行業轉型的中長期規劃,對承擔安全保供的發電公司予以政策傾斜,制定并落實激勵政策,提升轉型活動的可融資性。
會上,自然資源保護協會氣候與能源項目經理黃輝表示,從報告績效評價的結果可以看到,企業業績與低碳結構關系密切,清潔能源對企業利潤的貢獻越來越大。因此,低碳轉型不僅是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是新的發展機遇。希望企業可以變“被動調整”為“主動作為”,擁抱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