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股創連跌記錄
隨著5月20日交易日的結束,美股投資者又迎來了下跌的一周。道指跌2.9%,已連跌8周,為1923年來首次8周連跌;標普500指數跌3.05%,連續7周收跌,創2001年來最長連跌紀錄;納指跌3.82%,連續7周下跌。
而全年來看,納斯達克跌幅已經達27%,已遠超傳統技術指標意義上20%的熊市標準。
所謂漲了我的給我送回來,賺了我的給我吐出來。面對如此持續的調整,基本面原因就是2020年以來持續大規模放水,導致美國資產價格的泡沫,隨著流動性收緊,導致的資產調整。
不過不少文章都是通過美聯儲的視角分析。而在《通脹是貨幣現象,惡性通脹是財政現象》中分析,這輪資產泡沫化,伴隨著通脹的大幅上行,特別是勞動力領域的短缺,帶來薪酬的快速增長,這只靠美聯儲是沒法辦到的,核心要有財政部的配合。08年之后,美聯儲開始多輪QE,都沒有把通脹帶起了。而本輪財政部大幅補貼下,導致勞動力錯配,成本上漲等。
在近期下跌的板塊中,沃爾瑪全周跌近20%,所在板塊跌超8%領跌標普,塔吉特一周跌近30%,羅斯百貨跌超22%創1986年來最大跌幅。而除了沃爾瑪等,《一個指標排雷!“沃爾瑪們”之后,哪些搖搖欲墜?》文章中,分析了美股中哪些板塊將會受到勞動力上升的沖擊,存在補跌風險。《從奈飛到居家辦公!哪些美股疫后退潮?》中也分析了,哪些板塊只是短暫受益于疫情帶來的業績一次性爆發,可持續較差。
而美股的下跌,將會使得美國陷入“房貸-股市”通縮螺旋的境地。
縱觀08年以來的美股,看起來是牛市,但其實是少數龍頭板塊,特別是互聯網“FAAMG”為代表納斯達克指數的長期上漲。而今年以來美股調整最多就是納指,其中原因就是科技股的崩盤。美股三大股指YTD看,納斯達克跌幅27%,而以金融股為主的道瓊斯跌幅13%,相對均衡的標普跌幅居中為18.14%。
而美股下跌就是煽動的蝴蝶翅膀。《納指暴跌會帶“崩”美國房價?》中分析,過去美國房地產其實也呈現內部分化的格局,底特律等“鐵銹區”依舊低迷,而以西雅圖、圣何塞為代表的科技公司集中地區,房價可謂冠絕全球。收入上,科技企業股權激勵是普遍現象,而隨著納指暴跌,使得科技員工股權價值縮水。另方面,《巨頭褪去成長“光環”,納指將估值崩塌?》提示,隨著科技巨頭基本面見頂,未來納指面臨估值收縮的壓力。
而納指暴跌引發房價下跌風險,房價下跌進步導致違約等金融風險,那么相對堅挺的金融股是否有補跌的風險,導致美股跌幅擴大。
因此美國金融資產是否會陷入“房價-股市”資產通縮螺旋。
從量價指標而,美國房地產已經出現了風險信號。《暴跌的前夜!美國地產有價無市》中指出,美國地產呈現出量價背離的走勢,盡管房價創新高,但成交已經在走弱。而高房價的地區,沒有了股市等收入上漲的支撐,已經是鏡花水月。
關鍵詞: “房貸-股市”通縮螺旋 美股連跌8周 通貨膨脹 惡性通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