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自動駕駛模塊化,大致可以分為導航和避障兩個部分,從宣傳角度來看,車企的宣傳方向主要是避障,因為導航功能似乎有些普通,手機、車機上的導航軟件數不勝數。
然而想要實現安全性更高的自動駕駛技術,更加精準的導航功能也很重要,這就是高精度地圖的意義。很多年前就有企業在高精度地圖領域播種,現在終于長出嫩芽。
近日廣州、深圳開放城市高級輔助駕駛地圖許可,百度首批獲準,可以通過高精度地圖,為高級輔助駕駛、高級自動駕駛提供服務。
(資料圖)
高德與凱迪拉克CT6車型達成合作后,高精度地圖開始走進我們的視野,隨后蔚小理發力,高精度地圖的重要性與日俱增,自動駕駛技術的提升,讓高精度地圖開始發揮自己的作用。如今廣州、深圳終于開放城市高級輔助駕駛地圖許可,高精度地圖的時代來了。
高精度地圖,自動駕駛的關鍵?
地圖,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用于導航,事實也確實如此,但在自動駕駛領域,導航功能卻與曾經大不相同?,F在車機與手機端導航軟件非常多,相信各位或多或少也用過,如果是自己駕車,現有導航功能也足夠了,但如果想要應用在自動駕駛上,手機和車機的導航App還是差了點。
之前小雷曾遇到過一些情況,例如語音導航播報太晚,經過連續路口時沒能及時播報,導致駛過路口,遇到復雜路口定位錯誤等。最離譜的是打車時定位錯誤,導致自己跟網約車司機發生口角。
高精度地圖可以通過測繪車輛采集大量厘米級信息,一條路上有多少車道,哪里需要變道、哪里需要轉向,甚至說車道的下水道口、車道類型、交通信號燈信息、車道限高等,車機系統都能通過預先收集的數據及時作出處理,導航精準度更高。
圖源:pixabay
自動駕駛方面,高精度地圖的大量厘米級數據也能發揮出極大作用。如果僅依靠傳感器采集數據,雷達短時間的掃描,都不可能搜集到太多精準數據。高精度地圖可以彌補汽車傳感器的不足,提升自動駕駛安全性。
高精度地圖也有許多缺點,例如車道信息變更,如果道路正在維修,或者前方有車禍,而高精度地圖沒有及時更新信息,就有可能出現問題。因此,汽車即便接入高精度地圖,仍需要各種雷達、攝像頭等傳感器采集信息,以防止高精度地圖未能及時更新。
從對于自動駕駛技術的幫助我們能夠看到,高精度地圖有作用,而且對于安全性和便捷性的提升非常大,而且很多年前就有許多企業打算在高精度地圖領域布局,只是因地圖測繪較為敏感,高精度地圖更是如此,需要有相關部門頒發運營牌照,才能進行測繪。
支持高精度地圖的城市,也需要慢慢開放,作為國內四大一線城市中的兩個,廣州與深圳已開啟高精度地圖試點??吹竭@些消息,可能有人對高精度地圖的未來充滿期望,但小雷要說的是,不要對高精度地圖抱有太多期望,想要實現高精度地圖普及,還有太多難點需要克服。
高精度地圖,前途并不明朗
正如上文所言,車道的信息隨時可能發生變化,想要維持高精度地圖信息的準確性,就需要設備不斷重復采集數據。每一臺用于采集道路數據的汽車,成本都在百萬元左右,構建高精度地圖的成本太高了,初期建設維護基地也需要太多錢。
圖源:pixabay
因此,高精度地圖商用初期,大概率只能被應用在停車場、高速公路等環境不會經常變化的區域。和高資本聯合創始人何宇華表示:
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復雜的城市道路系統,沒有一家地圖廠商一開始就把全國的地圖掃完,因為那樣數據搜集量過于龐大,成本根本蓋不住,所以他們會從高速公路開始,即便如此成本依舊高昂。
從經濟、安全、數據質量等方面看,高精度地圖目前仍不成熟,想要實現大范圍普及,還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好消息是,中國互聯網三大廠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均已入場,其中百度成就最高。IDC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高精度地圖行業百度力壓四維圖新、易圖通、高德地圖三家,位列第一,市場份額占比高達28.07%。
BAT之所以入場,是因為高精度地圖初期成本高昂,但邊際成本幾乎為零,只要構建完成高精度地圖,在每個地區建設相應的地圖測繪基地,后續投入成本非常低。再加上未來可覆蓋的范圍足夠廣,能夠獲取的利潤很高,所以才能吸引BAT等大廠。
圖源:百度
另一方面,初期高昂的成本不是誰都能承擔,BAT雄踞中國互聯網企業御三家多年,雖然也有字節跳動、拼多多等大廠崛起,但底蘊仍難以與BAT相比。有了御三家的入場,高精度地圖才算有了發展壯大的可能性。只是成本這個跨不過去的大山,依舊在阻擋高精度地圖前進的步伐,御三家實力雄厚,那么多錢也不是隨便就能掏出來的。
面對蓬勃發展的自動駕駛行業,廠商們并沒有孤注一擲,同樣各有各的打算,比如特斯拉選擇了低成本的純視覺方案,一顆雷達都不要,全部換成攝像頭;國內大多數廠商選擇了視覺融合方案,攝像頭、雷達等協同工作,性價比較高;還有一些價格昂貴的車型,直接上三顆激光雷達。
此外,百度還推出了一項更為穩妥的方案,不但可以實時采集車道數據,還可以監控車流情況,提高自動駕駛的避障能力,那就是車路協同。
車路協同,高精度地圖最重要的補充?
高精度地圖依靠特殊車輛和設備對道路進行測繪,采集大量數據,車路協同則不同,是在路旁安裝監測設備,從上帝視角實時監控道路情況,并將數據發送給附近的車輛,即便汽車的攝像頭、雷達感知不到,也能準確獲取數據,提升避障能力。
不過車路協同的監控設備不可能整條道路全覆蓋,考慮到成本問題,最多只能實現路口安裝監控。路口正是交通環境最為復雜的地方,情況也較為多變,可能需要高精度地圖數據采集車輛反復測繪。
如果能夠與車路協同聯合,將環境復雜的路段和路口交給車路協同實時監控,測繪車輛補充變化頻率不高的路段,相輔相成之下,能夠大幅減少投入的成本。車路協同和高精度地圖的應用,可以讓車企放心使用視覺融合方案,減少雷達的搭載,有利于自動駕駛技術進一步普及。
圖源:pixabay
自動駕駛技術領域,百度已經取得了先機,高精度地圖份額第一,車路協同也頗具聲勢,在國內多個地區試行。不過自動駕駛技術仍未開放私家車使用,究竟哪種方案能在未來笑到最后,還要看日后的發展。
車路協同與高精度地圖互補的方案,安全性較高,但成本問題仍需要廠商想辦法解決,畢竟車輛反復上路測繪,路口安裝監控設備,都需要不少資金投入。
未來高精度地圖的作用會越來越大,不僅僅是在自動駕駛領域,輔助駕駛、無人機避障等領域,以后都可能應用到高精度地圖。前期的成本壓力是對企業的考驗,只有通過了考驗,只要市場需要,總會有企業能走到最后。
封面圖源:pixabay
關鍵詞: 自動駕駛